咳嗽跟耵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竟然在特定情况下密切关联。有病人干咳数月却找不到病因,在一次偶然的五官科检查时被取出大块耵聍后,久治不愈的干咳竟出乎意料地消失了!
这是临床狗在五年前遇到的一个病例。
五年前,男子小张在三年前开始频繁咳嗽,尤其在运动后咳嗽的症状会加重,有时候并伴有耳鸣。小张四处求医,肺、喉咙都做了检查但并没有发现问题。一直治疗效果不好,最终,他在湖北医院呼吸内科找到临床狗,临床狗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完整全面体格检查,找到了病因,三年多的咳嗽,竟然是左侧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引起的!
临床狗这样解释的,咳嗽是很常见的症状。当咳嗽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喉咙或者肺是不是出问题,也有肺外疾病导致咳嗽。然而,还有很多问题会引起咳嗽,比如外耳道的压力变化。“大家平时会有一掏耳朵就容易咳嗽的经历,曾经还有人因为这个到我的门诊来看病,其实这不是病,是正常的反应。”
临床狗在给小张做检查时,发现他左耳耵聍(俗称耳屎)栓塞,在取耳屎时有刺激性干咳,所以,小张三年多的慢性咳嗽就是因为耳屎造成的。在耳屎取出后,小张咳嗽的症状便消失了。 耳屎怎么会引起咳嗽呢?临床狗解释到,引起咳嗽的神经叫做“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在肺、支气管、喉,还有一支分布在外耳道,由于耵聍(俗称耳屎)主要集中在外耳道,掏耳朵的时候碰到“迷走神经”,大脑接收到指令就会咳嗽。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耵聍(俗称耳屎)?什么情况下该就医? 耳屎分为两种,干性和油性,干性耳屎平常通过张口运动多数可以排出,但油性耳屎不行,医院清理。另外,如果耳屎妨碍了听力或者耳屎堵塞造成耳道感染,不管是油耳屎还是干耳屎都必须处理。此外,平时自己掏耳朵,最好用消毒棉签将耳屎裹出来,不要用金属挖耳勺、牙签、火柴棍、手指甲去掏耳朵,否则很容易伤及耳道甚至耳膜。
耵聍,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耵聍栓塞的治疗
1.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
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4.外耳道冲洗法
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4~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郭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冲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的感觉,有不适者及时停止冲洗;冲洗时不可直接对着异物和耵聍,以免冲入深部;勿用强力直接对着鼓膜冲洗,以免损伤鼓膜;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为宜,过热或过冷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内镜下抽吸法
因在常规额镜下取存在光源弱、视野不清,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等缺点,同时,传统用水冲洗易诱发眩晕,故可在耳内镜下取。这样视野暴露清楚,不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特别是对于外耳道狭窄者更为适宜,吸引器压力不宜太大,抽吸应在明视下进行。
6.合并感染者
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
耵聍栓塞的预防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耵聍完全堵塞后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4.不要随便掏耳朵
(1)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对于小孩的家庭护理要点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后形成栓塞。
3.较小的耵聍,用特制的耵聍钩或用钝匙轻轻取出。大的耵聍、或孩子不合作,可先滴几天特制的耵聍水(一般点3天,每天4~5次,每次3~4滴)待那耵聍泡软,粉碎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
4.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
以上就是临床狗给大家讲解的关于耳朵耵聍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临床狗衷心祝福大家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