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妈育儿
经验分享
『中耳感染』知多少自从当妈以来做过很多功课,科普文章看过不少,特别是关于儿童疾病的,什么发烧、感冒、咳嗽、呕吐之类的。但是在敦第一次中耳感染之前,我要诚实地说,自己完全忽略了这个6个月-3岁儿童的最常见病之一。
敦的第一次中耳感染发生在16个月,刚开始是感冒症状(流鼻涕、有痰),伴随发烧,前几次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恰巧15个月的正常体检刚过,当时医生检查过耳朵没问题,说“上幼儿园的孩子的确很容易因为病毒传播而感冒生病”,所以我们大意地以为这次也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过俩天就会没事。但是一直断断续续持续烧了三、四天,某天晚上还哭的特别凶狠,当晚进了ER,一检查才知道是耳朵感染引起的。医生给开了10天的抗生素和耳朵滴剂(主要用来缓解耳部不适)。结果又恰巧没多久就陪敦爸去费城开会,结果路上药撒了一大半,等于症状虽然呈现好的趋势,药却没好好吃完,为此给第二次留下了伏笔。
敦的第二次中耳感染在两个月之后,这一次感冒症状不那么明显,只有轻微的鼻水,痰也不多,但是特别的是咳嗽!而且气喘!前两三天并没有发烧,我们刚开始又以为是过敏性的气管炎症之类的。但是后面开始发烧、并且还伴随着呕吐,医院奔,还是耳朵感染。医生的态度倒是很轻松,不是很严重,除了吃退烧药外,仍然是开了10天的抗生素(这次没有开耳朵滴剂,敦妈还特别向医生提出,医生觉得没必要)。
经过这两次以后,倒是给敦妈敲了一个警钟,又是翻书又是看资料,想弄明白这个“小儿中耳感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能不能预防?
为此今天,我希望通过结合敦敦的看病经历、医生的解释和AAP(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aringforyourbabyandyoungchild(BirthtoAge5)第六版里“middleearinfections”的相关内容,相对简单通俗地让大家了解“中耳感染”。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儿科医生、也不是育儿专家,只是一个热心肠的妈妈,希望藉此小文也可以给各位新手爸妈敲个警钟,不要忽视了“中耳感染”这个小儿常见病。
在孩子的头两三年都十分容易得中耳感染。大约70%的孩子,在感冒过后,身体体抗力变弱,让细菌有机可乘进入中耳。而医生也把这个称为“急性中耳炎”。中耳感染是儿童时期非常普遍也可治愈的疾病,特别是在孩子6个月-3岁间,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至少在他们两岁的时候,起码有一只耳朵受到过感染。这个数据来自AAP,也就是说中耳感染非常普遍,家长们不需要特别紧张,但也不可不重视。
敦妈在敦第一次中耳感染之后在反思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洗澡的时候耳朵进水了,因此积液感染。所以打从那次以后,每天洗完澡,我都会用棉花棒帮敦吸干耳道的水。一直坚持了两个月,没想到迎来了第二次感染,看来耳朵进水并不是问题所在。而据医生的解释,一是孩子非常容易病毒感染、感冒(特别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二是因为小孩子的Eustachiantubs(耳咽管/欧式管)的长度和形状短平同时又连接中耳,细菌很容易因此进入。哪怕是起始于咽喉部,都很容易影响中耳。但是随着孩子成长,以及中耳结构的改变,液体堵塞的情况会明显减少,身体抵抗力的增强也会使得感染几率降低。
症状!有妈妈会问,中耳感染应该怎么发现呢?因为孩子肯定不会主动跟你说,“妈,我得中耳炎了。”AAP的这本指导书里提到,中耳感染通常情况下都会伴随着疼痛不适,但不是“always”。这点的确要考考家长了。记得敦第一次中耳感染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他经常拉扯耳朵的动作,当我们跟医生反馈时,医生说“长牙期的孩子也会习惯性做这个动作,单凭这个判断中耳感染的确对于父母来说有点难度。“大一点懂的基本沟通的孩子可以直接告诉你耳朵的不舒服,但是还不会讲话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就得靠家长们的细心观察了,“拉扯耳朵”和“不明哭叫”觉得值得注意。还有小婴儿在喝奶时如果因为耳朵感染做吸吮和吞咽动作也会引起疼痛,如果不愿意喝奶,并且哭喊也要引起注意。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难以入眠”。
发烧也是一大值得注意的信号。中耳感染时常会伴随着发热,三个孩子里起码有一个会烧到38-40摄氏度(.4-℉)。于此同时,孩子可能还会出现走不稳或者动作笨拙的情况,因为中耳内的液体及感染会影响到他们的vestibularsystem(前庭系统)。
再者,你可能还会看到耳朵内渗出带有血丝的黄色积液或脓液,这种情况说明耳鼓膜穿孔了。当然这个小孔最终还是会自己愈合的,但是一定要在就医时跟医生提出这个症状。
再严重一点的,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听力受到了一些影响,这是因为耳鼓膜后的积液阻碍了声音传送。但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都是暂时的,伴随着炎症消失,积液清空,听力就会恢复正常了。有时候积液可能会在耳鼓膜后积存几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你觉得孩子的听力没以前好了,或是你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相对谨慎,你也可以征求儿科医生的意见,并咨询一位耳鼻喉科专家。而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出现,两个耳朵同时感染三个月以上,或是单耳感染六个月以上,儿科医生也会建议你去咨询听力专家的意见。
耳朵感染还特别容易发生在冬天和早春,感冒流行季。
治疗!首先,无论什么时候你怀疑你的孩子得了中耳感染,都请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擅自治疗。
伴随发烧症状的孩子,退烧是首位的,这时候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就派上用场了。千万不!要!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关于孩子的“发烧”问题,可以浏览之前的相应文章)
你的儿科医生可能或建议你用温水布或暖的垫子敷在孩子的耳朵上以缓解不适。(但这个不适用于小婴儿)或者使用医生开的耳朵滴剂缓解。(这里敦妈建议有些家长不要擅自主张随便去药店咨询,擅自买一些奇怪的耳朵滴剂给孩子使用,小孩用药还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抗生素是治疗耳朵感染的常见方法之一,遵照医嘱按量按次吃药十分必要。有些家长可能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药吃多了伤身体,因此当孩子状况转好后就停止用药,千万不可!因为细菌可能依旧残留在那里!太早的结束抗生素疗程可能会导致细菌的翻倍生长,甚至让状态回到治疗前。(敦妈在此也要给大家提个醒!吸取我们敦的经验教训。虽然第一次我们不是故意不好好吃药,而是“药洒”了导致没按量吃完,好吧再多解释也是藉口。反正就是一定要好好吃药!)
药物治疗结束后,记得再去跟医生约个时间,复诊!因为医生需要看看耳鼓膜后的积液情况,看看感染是否得到控制。大概十个孩子里有五个,在接受治疗后,耳鼓膜后面的积液仍然后残留三个星期以上。而90%的病例中,在不接受额外治疗的情况下,液体会在三个月之内自动消失。(这些也属于家长们值得注意的时期,要小心对待,弄不好会复发)这些积液除了会引起中耳炎症外,可能还会引起别的,例如咽喉上部的淋巴组织(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扁桃体)肿大之类的。这种情况,医生也会给出相对应的诊疗方案。
耳朵感染的小朋友一定要被留在家里休息吗?答案是不需要。如果孩子的精神状况很好,他们完全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和回到集体生活中去。(上幼儿园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请老师帮忙按时吃药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耳鼓膜有破裂或损伤,请尽量避免游泳或水上活动,直到耳内积液干燥、痊愈为止。通常来说,如果你早有飞行计划,而孩子又恰巧耳朵感染,也不需要刻意避免,只是他可能会因为飞行中的压力变化而产生一些不适,家长做好舒缓措施就好。
预防!非经常发生、偶然性的耳朵感染是无法预防的。而有些孩子的耳朵感染是因为季节性过敏引起的。又或者你发现孩子的耳部感染症状随着他的过敏反应加重而受到影响,也请及时跟医生提出。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在喝奶瓶,那么喂奶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姿势,托住他的头高于胃部。这个姿势有助于欧式管不被堵住。同时留意不要让孩子吸二手烟!吸食二手烟的孩子相比于正常的孩子,除了耳朵感染外,更容易产生呼吸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部感染及哮喘等。同时,勤洗手!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和耳朵感染。母乳喂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孩子在短时间内反复耳朵感染及听力影响,儿科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去看耳鼻喉科医生。而专家则可能会向你推荐在麻醉的情况下给孩子进行鼓膜造孔插管。(这也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方式,相对高级了,具体请咨询医生的意见)
虽然说耳朵感染得起来让人困扰,但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是完全可以痊愈的,并不会给孩子留下什么麻烦的“手尾”(麻烦)。所以,敲钟的最后给大家也吃颗定心丸。孩子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本文作者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