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17个爱耳日,今年的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保护儿童听力健康。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做好儿童听力保健及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具有重大的抢救性意义。
■今天,小编邀请到耳鼻咽喉科的专家们,让各位亲们能进一步了解儿童听力的致病原因、儿童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方法,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
案例警惕:听力障碍会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四岁女伢发音卷舌头,原来是中度耳聋
四岁女童晶晶平日不会发平舌,只能发出翘舌音,家长多次纠正无果,经就诊检查后发现,晶晶不是吐词有问题,而是耳朵听力有问题,并诊断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需要配合合适的助听器,并辅以康复语言治疗。
晶晶出生时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直到三岁九个月一直没发现听力有问题,平时感觉给小孩讲话基本都能听见,但是现在说话类似平舌音都会发成翘舌,“k”会发成“h”很难纠正。家人开始以为是舌头问题导致个别发音不准,经口腔医生检查后并没有问题。
医生接诊后,怀疑是耳朵听力的问题,于是让晶晶做听觉诱发电位与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双耳听力一只55分贝另一只65分贝,经过系统的全面评估,最终诊断晶晶为双耳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医学上神经性耳聋没有特效药,只有依靠人工听觉技术(主要是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来进行听力补偿,最终根据病情建议晶晶佩戴助听器,从而达到正常听觉能力范围,再逐步矫正发音问题。
专家介绍,在临床上,导致婴幼儿童言语发育障碍的因素很多,听觉障碍是一个主要原因,在所有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听觉障碍排在第一位,其发病率在3/左右,而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约占总数的50%。
苏文字
眼耳鼻喉科主任
从事眼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擅长耳鼻咽喉科内窥镜下的各类显微手术,对突发性耳聋,眩晕症(梅尼埃病、耳石症等),神经性耳鸣的诊治、眼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
别让这些坏习惯伤了宝宝的耳朵
1帮宝宝掏耳屎许多父母认为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去帮宝宝掏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到干净为止。其实给宝宝掏耳屎的害处很多。小宝宝的外耳道还没有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道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会损伤耳道内皮肤。而且,经常掏耳屎会让耳道内皮肤上有“保护性”的皮脂脱落,耳道“过度干净”也会让宝宝感到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用棉签掏耳屎会比耳勺更安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棉签上有霉菌,则可能带入耳道内,造成霉菌性外耳道炎。看到这里,有家长肯定会问,掏耳屎不好,那宝宝耳朵里的耳屎该如何清理?专家认为“耳屎是脏的,要掏出来”是认识上的误区。耳屎其实是“好东西”,在保护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耳屎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减低声波对鼓膜的冲击,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有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耳朵是有一定的自洁能力,不需要特别清理,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或运动掉出耳道外,到时用毛巾擦干净即可。
2用力擤鼻涕每个孩子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擤鼻涕是每个宝宝的“必修课”,有些父母不注意指引,让宝宝擤鼻涕时过于用力,也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过于用力擤鼻涕,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给耳朵带来损伤。临床上,这种损伤轻则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重则可发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以及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并从口吐出。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抽出来,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3吸鼻子有些宝宝有鼻涕时,懒得擤出来,而喜欢往咽部吸鼻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没有鼻涕时也经常有这个“吸鼻子”的动作。吴佩娜说,无论有无鼻涕,吸鼻子都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动作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是十分凶险的。
4有鼻涕不积极治疗宝宝感冒后常诱发鼻炎,通常流鼻涕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父母带孩子治疗后,如果治疗效果不太好,以后可能就不积极治疗了,觉得孩子流鼻涕也没有什么大影响,其实不然。耳朵分为内耳、中耳、外耳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宝宝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宝宝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宝宝有回吸鼻涕的习惯,那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
小提醒:宝宝“不听话”,要去查查听力
小宇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近一年来妈妈发现其看电视时经常把声音调得很大,一开始还以为只是不良习惯,直到老师反映小宇上课时经常听不清老师的问题,医院检查,诊断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经治疗后,小宇的听力明显改善。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如发现宝宝“不听话”,叫他不理人,或把电视调很大声等问题时,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听力下降的可能,医院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听觉及语言的发育。
来源:佛山医院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