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总掏耳朵易耳聋这个习惯不可取

总掏耳朵易耳聋这个习惯不可取

别再掏耳朵啦!!!

一位50岁的舟山人老陈,医院装了人工耳蜗,他双耳因极重度感染性耳聋而失聪有八九年了。医生检查中发现,他的双耳失聪竟是由掏耳朵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告诫各位,在一万名耳疾病人中,有四分之一是由掏耳朵引起的。所以还请各位,赶快放弃掏耳朵这种陋习。

这位姓陈的大伯,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晚饭后掏个耳朵,每天用棉签掏耳朵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很是放松,这样的习惯他竟保持了30年!

于是问题来了,八九年前,老陈开始出现听力障碍,从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到后来双耳完全失聪!医院的胡宝华主任在检查时发现,因长期掏耳朵,老陈因鼓膜破损穿孔,中耳重度溃烂,从而引起顽固性的中耳炎和感应性耳聋。

掏个耳朵会导致耳聋?有那么夸张吗?

经了解,原来陈大伯的情况比较特殊——频率大,时间长,使得慢性中耳炎反复未痊愈。

“从儿科临床实际看,掏耳朵和耳聋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掏耳朵的确应摒弃,国外医学界已明确将掏耳朵等列入医学禁止的生活陋习。”正常的耳道有天然的保护屏障,掏耳朵过程中,棉签和掏耳勺等都会损伤这道屏障,导致鼓膜穿孔、耳朵流脓,使得细菌、病毒进入,引起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而中耳炎的确会引起听力下降。

耳道进水了、耳屎堵住了咋办?

那么碰到耳朵不舒服怎么办?譬如游泳后,耳朵进水发痒的时候,不拿棉签去吸,还能怎么样呢?“最好还是不要掏,可以采用按摩对耳屏或侧着头单脚跳的方式缓解不适。”

一般来说,耳屎过多就会变干自然脱落,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无需掏耳屎。如果遇到耵聍(俗称“耳屎”)栓塞,市民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用药水先将耵聍泡得松软,再吸出来。

儿童中耳炎多发,家长需注意啥?

近70%的孩子有中耳炎病史,不要给宝宝掏耳屎就是预防中耳炎很重要的一点。

同成人类似,耵聍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自行脱落,而一岁左右的宝宝耳朵内不会有太多的分泌物,更不需要掏耳朵。除此之外,预防宝宝中耳炎,家长还需注意:

1.不要躺着给宝宝喂奶。小孩本身咽鼓管要比成人平,吞咽功能发育不全,奶水很容易逆行到中耳,引发炎症;

2.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增强抵抗力。很多孩子在感冒后易得中耳炎;

3.擤鼻涕方式要正确,不要回吸,两个鼻子一起擤。

温馨提醒:如果宝宝耳朵红肿、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动不动挠耳朵,向家长表达耳朵有闷、痛感,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疾病了。

看完下面这些,你可能就再也不敢用棉花棒掏耳朵了

医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会。

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挖耳朵。这会把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耳垢其实并不脏。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质,能够起到杀菌、保护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乾淨反而会有损害。

其实,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很多人一生都不需要特别清理。但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些人耳垢就非常多,如果你觉得耳垢太多,最好不要用棉花棒清理,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比较好。

耳垢一般只会出现在外耳道。但因为人们总是用棉花棒清理,将耳垢推向耳朵深处,造成阻塞。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周围即可,不要插入耳道中。

专家强调:如果耳垢不是太多,还是不要挖耳朵了,不管是棉花棒还是其他工具,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为了保护耳朵,小安提醒大家还是尽量少掏耳朵远离伤害

(建议在wifi下观看请家长陪同宝宝一起观看)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看到,以减少和预防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还请好心的您帮小安分享出去哟∩_∩

(温馨提醒:少安司所有文章都由小安辛苦编辑整理和原创完成,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各大网络平台,如有疑问,请与本







































白癜风治的好吗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7652.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