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常亲吻宝宝
对宝宝的危害:
婴儿的抵抗力较低,亲吻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染给宝宝,甚至可能导致“亲吻病”,即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发病时可出现类似咽炎、腺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正确做法:
父母要避免自己或亲友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尤其是患感冒、化浓妆、有口腔疾病、长有水泡等的人千万不能亲宝宝。
二:经常给宝宝挖耳朵
对宝宝的危害: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耵聍的油脂能捕获入侵灰尘、细菌;其苦味还能驱逐飞入耳朵的小虫。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掏耳朵时孩子容易乱动,稍不注意,掏耳朵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正确做法:
如果自己要掏耳朵,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千万不能用指甲、牙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三:侧躺喂奶
对宝宝的危害:
在床上侧躺喂奶,妈妈容易睡着,一旦睡着,很容易压着孩子,奶水也可能呛到孩子。
正确做法:
晚上喂奶一定要坐起来把孩子抱着喂,喂奶粉的时候,最起码也要把孩子托起来喂。喂完奶后,先给宝宝“拍嗝”,或者顺着背往下抚摸,或者竖着抱一会儿。容易回奶的宝宝,最好侧睡,这样吐出来的奶不易进入气道。
四:嬉戏时摇晃和高抛婴儿
对宝宝的危害:
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较大,且颈部肌肉娇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强烈的摇晃和高抛很容易引起婴儿脑震荡,有的还可以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甚至视网膜脱落,严重的更可能引发脑挫裂。
正确做法:
家长轻轻摇晃孩子没有问题,但注意轻抱轻放,在宝宝的颈部可自行挺直前,务必以手掌托住其颈部怀抱。不要做这些动作:用力拍打3月以下的婴儿背部;抱着宝宝旋转;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或脚上,前后左右不断摇晃。
五:让婴儿吸吮空奶嘴
对宝宝的危害:
孩子在吸吮空奶嘴时,虽然没有食物进胃,但口腔和胃还是在神经反射下分泌大量消化液,这样到真吃奶时,唾液和胃液就会相对减少,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婴儿吸吮空奶嘴时,会将空气吸入胃中,可以引起吐奶、腹痛或腹泻。此外,孩子长期含着空奶嘴,可能使牙床向外突出、齿骨变形,影响牙齿生长和面容美观。
正确做法:
世卫组织提倡,应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不要使用奶瓶或安慰奶嘴。
六:抛投食物
对宝宝的危害:
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正确做法:
宝宝吃饭的环境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可以关掉电视、收起玩具,吃饭时不逗乐宝宝,将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不要向宝宝口中投掷食物,最好面对面喂养孩子,保证宝宝不会跌落或摔伤。
七:过多逗笑宝宝
对宝宝的危害:
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正确做法:
适当地逗逗小宝宝,即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八:乱捏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常捏鼻子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正确做法:
专家表示,通过捏、夹的方法要想使鼻梁变高,基本没什么效果。鼻梁骨虽然是软骨,但将来鼻子长什么样,在出生时就已经由遗传基因注定了。婴儿在出生时鼻子都是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孩子10-12岁的时候,鼻梁会慢慢的变化。
九:嘴对嘴喂食
对宝宝的危害:
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相传,感染后一般很难被机体清除而逐渐变成慢性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更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婴幼儿来说,父母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嘴对嘴喂食、喂饭前用嘴试温度、亲吻孩子的嘴部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正确做法:
对于要进入婴幼儿口中的食物,家长不要用唾液接触,也不要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尤其是明知自己有胃病的。用奶瓶喂奶时,如果不确定温度,可以将奶滴几滴在手臂内侧,如果感觉不烫也不凉,就说明温度比较合适。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治疗白癜风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