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彭郑坚
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刘利民
耳朵憋气,听不清楚。市民王女士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结果被告知耳朵里长满了白色一坨一坨的物质。经过检查后发现,这些物质竟然是霉菌。不仅让医生有些吃惊,也让王女士自己无法接受。不就是耳朵感觉有点“憋气”,怎么和霉菌扯上关系了呢?经医生的检查,耳朵里面长了绒毛状真菌丝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耳朵?
乱掏“耳屎”让霉菌有了温床
据接诊的刘利民医生介绍,从目前病人就诊的情况来看,有霉菌的耳朵还很多,就在记者采访的那会儿就有三个病人耳朵里面有霉菌。目前,医生通过耳道的内镜下检查,看见放大的耳道里面有大大的团块白色物,这其实就是霉菌群。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霉菌?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后发现,这些病人不约而同有挖耳屎的习惯,有的人喜欢直接用手掏耳朵,有些人说有时耳痒,非要掏出血才解痒,这些不好的习惯使真菌有了滋生的环境,真菌覆盖住外耳表面就出现了患者口中闷闷的感觉,严重时就会影响听力。
医生:要对挖耳屎说“不”
针对平常挖耳屎这个习惯,刘利民医生是说“不”的。刘医生说,耳屎其实是有作用的,它能够保证耳道内的弱酸性,一直挖耳屎反而给真菌生长一个适合的环境。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日常咀嚼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肌肉牵拉的动作,这些动作都会使耳屎自己掉出来,并不需要自己去清理。
所以,建议广大市民不要自己挖耳屎,感到耳朵有医院处理。
尤其是孩子更不该挖耳朵
刘利民医生向我们介绍,外耳道内的皮肤和我们四肢的皮肤一样,是有抵抗细菌的功能的,所以我们平常接触到一些细菌是能够通过免疫系统抵抗住的。所以有时我们洗澡耳朵进水或者游泳进水后都不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但是,如果自己频繁挖耳屎使皮肤出现了伤口,这样就给了细菌一些可乘之机,外耳道的真菌感染一般都是人为因素产生的。
在早期,是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的。但是随着情况的加重,每个人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些患者是外耳道发痒,可为奇痒而且有时会越挖越痒,还有些症状是耳朵流水,或者伴有耳痛、耳闷及听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症状,自己一定要引起注意,医院就诊。切忌这时候自己再用手挖耳朵或者用尖锐的东西碰到耳朵,也不要擅自使用一些药物。
刘医生提醒,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儿童。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皮肤也更加敏感,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在洗澡和游泳后应该及时清理掉耳朵内的水,以防由水带入细菌造成的外耳道真菌病。同时需要早期白癜风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