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听力障碍者的第三只耳朵人工耳蜗

听力障碍者的第三只耳朵人工耳蜗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生理结构的衰减,许多老年人大多会有“耳朵不好使”的情况。可是,不能因为这属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因为随着听力能力的下降,老人的认知能力也会下降,最终导致大脑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全面下降。今天下午3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蕴将做客节目,植入人工耳蜗后,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您了解自己和家里老年人的听力情况吗?

并不是每位有听力障碍的人都能够及时被发现,特别是老年人。但是稍加留意,您就会注意到,只要通过回答几个问题,就可以帮助您了解一下自己和家里老年人的听力情况。

如果有两项以上答“是”,估计您的听力有问题了!如果想得到一个准确的听力结果,应尽早到医疗卫生机构耳鼻咽喉科、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或助听器验配机构进行听力测试。

老年听力障碍常见病因及预防

(一)老年听力障碍的影响因素

1.长期接触噪声

噪声无处不在,如果超过一定强度就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例如若是在7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人们正常的听觉言语交流就会受到影响;80-90分贝的噪声会让人觉得很吵;长期待在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障碍。

2.饮食习惯的影响

老年人多吃素食冠心病发病率低,听力多保持较好;血胆固醇高,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听力亦差;听力障碍轻重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3.遗传因素

65岁以下有家族耳聋史,多为平坦型或盆式听力曲线。遗传因素在老年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比例约为35-55%。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已经进行了老年聋遗遗传易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相信日后会不断完善。

4.缺乏锌元素

耳蜗内锌的含量高于其他器官。60岁以上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偏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进而导致听力减退。

(二)老年听力障碍预防

1.从病因方面预防

积极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或慢性疾病。

2.从药物方面预防

避免药物性耳聋,应慎重用药。必须使用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家族史,以排除家族特异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使用中要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从噪声方面预防

避免噪声伤害。(1)不去KTV或打击乐很响的舞厅;(2)使用MP3耳机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建议每次聆听时间不超过30-60分钟,音量不超过60%;(3)对于老年听力听障者,应尽量避开强噪声环境,保护残余听力。(4)助听器必须专业验配,避免因助听器验配、调试不当造成听力再次受损。

4.避免意外伤害造成的听力障碍。

包括: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耳廓冲击伤造成鼓膜穿孔;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

您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吗?

听力补偿及其它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人工耳蜗、听辅设备、振动声桥等。

(一)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高科技电子装置,帮助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恢复或提供听的感觉,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它可以替代受损的内耳毛细胞,将外界的声音转化为神经电脉冲信号,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将讯息传递到大脑。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有关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蜗的安全性和效果,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配戴助听器不能获得满意补偿效果,植入人工耳蜗则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三)选择助听器补偿听力时,听觉辅助装置有哪些?

个人无线调频系统,电磁感应环路系统,无线蓝牙系统,电视辅助听觉技术,电话辅助听觉技术,上述装置均可配合助听器发挥作用。

(四)振动声桥患者手术适应症是什么?

18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中度及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有传统助听器配戴经验,手术耳至少有50%的言语分辨率,中耳功能正常。

人工耳蜗也有禁忌

是否选择植入人工耳蜗,患者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实际情况:双耳耳聋程度是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双侧听力在80分贝;高功率助听器和其他装置均无法改善听力情况;成年人必须是语后聋患者且鼓岬电刺激阳性,但无明确年龄限制,青年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一般来说70岁以下的老人),只要是语后聋且符合手术麻醉要求,都可以植入;患者有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有家庭、朋友的支持和对人工耳蜗的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因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导致面瘫等;植入人工耳蜗还有一些禁忌人群,包括耳内严重畸形者,无耳蜗畸形者,严重智力障碍者,无法配合语言训练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中耳乳突有炎症尚未清除者。

健耳健听生活小常识

1.保持乐观情绪

当人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易发生突聋。

2.调整饮食结构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3.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4.避免噪声的接触

耳朵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聋,因此应远离噪声。

5.经常按摩

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6.不要随便掏耳朵

外耳道皮肤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用力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还有可能伤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

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我走过最长的路竟是西安人的套路
我走过最长的路竟是西安人的套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2766.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