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才40出头,春节前,因工作忙碌频繁加班,经常回到家已是夜里12点左右。不久,她出现突发性耳聋、耳鸣伴眩晕症状。前段时间,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诊疗。经过听力检查,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冯娟娟发现患者右耳中度耳聋。住院后,经过相关检查,排除脑出血、梗塞和耳占位等病变,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经治疗后,王女士听力恢复,顺利出院。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冯娟娟提醒,一旦出现耳聋、耳鸣等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平时注意休息、调整情绪、避免噪音刺激等。冯娟娟介绍,听力损伤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调查显示,一个人从发现听力损失到寻求干预,平均需要7年时间。听力损伤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年轻人或者老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损伤。所以,您甚至可能没有注意到,它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如何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冯娟娟介绍,有一个很实用的测试方法:找一块手表,将它放置耳边2厘米处,静止1分钟。如果能够听到秒针的滴答声,说明你的听力没有问题;如果听到的声音有间断或听不到声音,医院进行听力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并进行相应治疗。以下习惯容易损失听力噪音刺激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耳部疾病常见的耳部疾病也是造成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特发性耳聋、中耳炎等感染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损害耳细胞,直接导致听力下降。滥用抗生素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能很好地控制感染,但也可能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经常掏耳朵有人习惯掏耳朵,不洁的工具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实际上,耳屎生长到足够多时会自行脱落,无需主动掏/抠。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长期负面情绪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内耳受到刺激使听神经毛细血管发生痉挛、阻塞,引起内耳供血障碍,神经上皮细胞缺血、供养不足坏死,从而使听力下降。如何保护听力?这些方式会对你有益日常生活防噪音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等各种噪音,会导致内耳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内耳血供减少,听力也会急剧减退。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发生缺血、水肿和听力障碍。学会按摩每天早晚5~10分钟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血液循环,保护听力。注意用药避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毒性药物的使用。最好不要挖耳朵用耳勺等经常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在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护耳补肾中医认为听力减退与肾虚有关,因此可以食用芝麻、核桃粥等。不长时间使用耳机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听力下降。来源:扬州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