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提高防聋意识,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复方法,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
听力障碍发生原因
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2.耳毒性药物或化学制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儿童听障的主要病因之一。一些工业化制剂如铅、汞等损伤听觉器官,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血红蛋白携氧障碍,神经缺氧会累及听觉系统,对儿童尤为明显。
3.噪声噪声性耳聋多见于成人,呈双侧或单侧高频听力下降。
4.疾病如中耳炎,鼓膜穿孔等。
5.外伤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导致外伤,并发耳聋。
6.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佩戴耳机、不卫生不安全掏耳、用力擤鼻涕、长期熬夜等,另外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听力自测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听力自测法: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测试,受试者一耳朝向检查者,另一耳以手指堵塞并闭眼,有测试者说出词汇,如苹果、牛奶、老师等,受试者予以重复。
听力正常:6米距离处正确复述
轻度听力损失:4米距离处正确复述
中度听力损失:1米距离处正确复述
重度或以上听力损失:1米内方可复述
如何保护听力
1.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2.做好相对噪音的防护。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身处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可佩戴特殊耳塞;
3.避免经常使用耳勺、火柴棒等掏耳朵,耳道发痒难受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4.不用力擤鼻涕,避免损伤耳膜;
5.及早治疗可能引起听力障碍的病因;
6.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打电话时),或者在其它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供稿:医务室杜靖媛
素材提供:医务室杜靖媛
审核编辑:团委刘韵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