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个泳,耳朵咋闹起罢工?呛水会引发中耳炎孩子更容易中招
人们靠耳听音,但很少像 就宁宁的情况,李莉主任分析,呛水之后,水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一些细菌随之进入侵犯中耳,造成中耳积液。分泌物流不出来,孩子就会感觉耳朵疼、耳朵闷,伴随听力下降。另外,孩子全身症状比较明显,还可能出现发烧等症状。
李莉主任介绍,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及特殊类型中耳炎。
其中,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患者没有耳朵流脓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化脓性中耳炎以6个星期为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中耳胆脂瘤也是中耳炎的一种,一般会伴随耳朵流脓,有部分患者单纯表现为听力下降。
特殊类型中耳炎多由其他原发疾病引起,如结核性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虽然症状表现相似,但单纯保守治疗不能解决问题,首先要治疗原发疾病。
咽鼓管短平宽儿童更容易患中耳炎
除去游泳呛水,感冒也是诱发中耳炎的常见原因。
“炎症蔓延到咽鼓管,咽鼓管就开始出现充血、肿胀之类症状,病菌侵入中耳,导致患上中耳炎。”李莉主任介绍,咽鼓管是沟通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也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
李莉主任指出,如果咽鼓管开放不好或关闭不好,都容易导致中耳炎发生。也是因为咽鼓管的存在,用力擤鼻涕、游泳呛水、宝宝呛奶等,细菌和病毒才有机会进入中耳,继而引发中耳炎。
“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也是因为他们的咽鼓管比起成人来说,有‘短、平、宽’的特点。”李莉主任说,在感冒、呛水等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患上中耳炎。
中耳炎拖不得严重者或可危及生命
不少人认为中耳炎就是个小毛病。近日,来自德州的王女士找到李莉主任时,却被告知因为拖得太久,导致鼓膜穿孔,需要手术治疗。“滴药不管用了?”从小就经常耳朵发炎的王女士这才认识到,中耳炎是一种病。
李莉主任坦言,中耳炎几乎无人不知,但很多人不重视其治疗,往往病情越拖越重。轻则疾病反复发作,带来诸多不适;重者听力丧失,需要手术治疗,甚至威胁生命。
李莉主任告诉记者,中耳胆脂瘤是较严重的一种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不是真正的瘤,但它会分泌一种酶,对周围重要结构和器官有破坏作用。”李莉主任说,轻者可以破坏听骨链,引起听力下降、耳朵流脓、眩晕发作等。
由于中耳与大脑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骨质和硬膜,中耳反复感染,脓液很容易侵蚀这层骨质和硬膜,侵袭到颅内,导致感染,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关于中耳胆脂瘤的治疗,李莉主任介绍,抗生素治疗只能暂时控制感染,不能祛除内部胆脂瘤病灶,所以药物只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和准备。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复发。
李莉主任提醒,如果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情况,应尽早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简介
中耳疾病科主任——李莉主任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英国RoyalLondonHospital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耳神经及侧颅底显微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领域:
耳科学/中耳外科及面神经疾病学
诊疗范围:
各类中耳疾病诊断与治疗/鼓室成型与听骨链重建手术
面神经疾病诊治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