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异物是最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多见于儿童好奇或玩耍时将异物塞入耳内。其他原因包括成人挖耳、外伤遗留异物,或者昆虫误入耳道。
近日我院耳鼻喉科遇到一患儿,女,3岁,右侧外耳道异物,位置较深,且为塑料光滑异物,患儿年龄较小,配合不佳,常规情况下无法操作,经与麻醉师充分沟通后,在精准全麻下,经耳内窥镜成功取出外耳道异物。
在此提醒
1、发生外耳道异物,宜到耳鼻咽喉科及时处理,取出方法因异物的大小、形状、种类、位置及病人年龄、疼痛敏感度和有无其它并发症而定。
2、细小的异物,一般可用镊子取出。圆而滑的异物如小球、小豆等,不宜用镊子夹取,首选用异物钩或小刮匙等器械顺耳道与异物间的空隙,越过异物将其钩出,防止将异物推向耳部深处,损伤鼓膜。取出时应尽量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
3、如果小异物无嵌顿可将异物冲洗出去。如果有鼓膜穿孔、遇水膨胀性异物和易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异物应禁用此法。
4、植物类异物如谷物、豆类等遇水后会膨胀,可先将95%的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取出,易碎的异物可分次取出。
5、活体昆虫类异物,可先沿耳道口滴入少许食用油,将其淹没后等待几分钟,待虫子溺亡后,耳朵朝下,依靠重力作用,使油与昆虫一并排出;也可用医用酒精、2%丁卡因喷滴于耳内,使其麻醉瘫软后,再用镊子取出或冲出部分较小、有趋光性的飞虫,可以在耳外放置亮光,将其诱出耳外。
6、对于哭闹不配合的幼年儿童,为保障安全,可选择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
7、如果在耳道内嵌入的异物较大、较重、较深,此时不能从外耳道取出,可在耳内或耳后做切口取出。
及时做好防范与注意事项
1、对于年幼儿童,家长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儿童监护管理,特别当孩子玩小珠类玩具或周围能接触到谷物、豆类植物时,尤其要加强防范。告诉孩子不要将异物放入耳内。
2、在有粒尘物及昆虫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时,要加强工作防护,穿戴必要的装备,保护好身体各暴露部位。
3、野外露营时,要做好各类昆虫的防范,休息时配备必要的帐篷或蚊帐。
4、尽量不要自行掏挖耳朵,在耳道内有耵聍(耳屎)时,医院让专科医生进行处理不要自行掏挖耳朵,避免耳朵损伤和耳道内异物存留。
5、如果儿童耳道内有异物,家长不要轻易尝试取出。一旦孩子因恐惧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很容易适得其反,加重病情。医院途中,患儿须尽量选择耳朵朝下的体位,以防异物随着小儿的哭闹和摇头进入耳道的更深部位。
图文:耳鼻喉
手术室
编辑:孙鹤鸣
张子帅
审核:吕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