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ldquo烂耳朵rdquo是怎么

ldquo烂耳朵rdquo是怎么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烂耳朵”。很多人由于对它的认识不够,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轻者丧失听力,重者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造成难以挽回的创伤。

  

01

如何辨别中耳炎?

  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内耳组成。而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或非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病程达八周以上的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患者听东西就像隔了一层纸,并且听力会随头部转动或体位改变而有所提高。

  若不及时治疗,待耳朵里长出胆固醇肉芽肿,听力将严重受到影响。若是儿童患病,拖延治疗会对其学语和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单纯型、肉芽型和胆脂瘤型三型。

  单纯型存在有间断或持续流脓,甚至鼓膜穿孔,但无肉芽和胆脂瘤病变,临床最常见。

  肉芽型为中耳内长出红色肉芽而破坏听骨链和妨碍引流,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

  胆脂瘤型就是在中耳处长出一种医学上称做“胆脂瘤”的东西,包裹了很多脏东西,包括脱屑、角化物、分泌蛋白酶、胶原酶、酸性磷酸酶等。这些酶可以破坏中耳的骨质,从而打通颅内外,也会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小儿的中耳炎为何可能更严重?

  从临床上来讲,1—5周岁内的小儿如果患上中耳炎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这是为什么呢?

  小儿中耳炎有其自身的特征,如果小儿发生了一个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在胆脂瘤出现的情况下会伴随着生长出大量的肉芽,整个耳腔就会被这些炎性肉芽填满。

  小儿的防御系统和大人的不一样,小儿中耳腔在早期发育的时候,与脑的沟通也比较多,如果被炎性肉芽填满就更容易出现颅内的并发症,发生脑膜炎等等,另外也易对面神经造成损害,形成面瘫。

  所以说如果不能及时积极治疗的话,其结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有些患儿鼓膜较厚,中耳化脓却又难以穿破较厚的鼓膜,引流不畅。因此这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乳突蓄脓,骨质破坏,出现严重的高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是这样的患者,需要鼓膜切开术等。

02

如何防治中耳炎?

  01、外耳道进水及早清除。

  洗澡或游泳时若有水进入外耳道,可采用侧耳单脚跳动,使水自动流出,无效者应及时就医。患有中耳炎和鼓膜穿孔者,应禁止游泳或潜水,如不慎进水,应及时用抗生素滴耳预防感染。

  02、耳道有耵聍(耳屎)莫乱挖。

  正常外耳道不断有耵聍生长,有保护外耳道作用,大多可随咀嚼等运动脱落若耵聍积聚成块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医院治疗,切不可自己乱挖,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引起耳道和中耳发炎。

  03、耳毒性药物勿乱用。

  许多常见药物有耳毒性: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止痛药;奎宁、氯奎等抗疟药;速尿、利尿酸等袢利尿剂;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等抗癌药,据统计有90余种。

  04、采取正确擤鼻方式。

  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感冒时,不正确的擤鼻会把鼻咽部带有病菌的分泌物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为: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然后交替。

医院

长按识别   文中图片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配合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12505.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