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爱耳日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爱耳日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冬春之交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众对病毒有了新的认知。其实,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简单生命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具有流行广泛、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易发生并发症、后遗症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呼吸系统,引起严重肺部病变。那么病毒会导致耳科疾病吗?会引起哪些耳科疾病呢?事实上,耳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外耳、中耳以及内耳、耳神经病变,引发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耳聋、眩晕、面瘫、耳鸣、耳漏以及耳痛,有的还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病毒感染与耳聋

耳聋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耳聋主要包括突聋及感染性聋。

突发性聋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大于30dB,临床并不少见,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偏移的趋势。突聋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观察到,部分突聋患者约在发病1个月前有上呼吸道病毒样感染的症状。其血清学检查常示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有直接证据表明某些病毒可引起突聋。病毒感染与中耳炎、耳流脓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普通炎性疾病,多数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其中由麻疹等病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方面原发病的病原体可经咽鼓管侵袭中耳,迅速破坏中耳及其周围组织,导致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另一方面也可经该途径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尤其在小儿的全身及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导致严重的急性中耳炎。另外一种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通过应用PCR等现代检测技术发现,其中耳积液中可检出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因此,病毒也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致病微生物。另外,病毒感染导致的外耳、中耳、内耳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是堵住了内心与外界交流的通路,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感受。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耳朵,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怎样保护耳朵的小知识。

1.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难免引起中耳炎复发。

2.戒除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不慎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3.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远离噪音及持续高强音现场

例如放爆竹、演唱会现场、KTV娱乐场所,因为较大的噪声可引起噪声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5.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6.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11003.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