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们知道用坚硬的挖耳勺给孩子掏耳朵,可能会令孩子耳朵受伤,所以选择使用比较“柔软”的道具——棉签。
殊不知,用棉签给孩子清理耳朵,不但掏不出耳屎,也会令孩子耳朵受伤,或引发耳朵方面的疾病。
01
用棉签掏耳朵致伤事件
数字大的惊人
年美国,曾有一项发布于《儿科学杂志》、关于使用棉签而导致的小儿耳部受伤的研究。其中有数据显示:在-年大约有26万名、18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使用棉签令耳朵受伤被送入急诊室。其中,有超过25%的孩子鼓膜穿孔。
(截图来自《儿科学杂志》)
02
惊!用棉签会把耳屎
戳进耳道更深处
耳道不是直线形的,而是有弯曲有弧度的,而且孩子的耳道相比成人要细窄得多。在给孩子使用棉签掏耳朵时,棉签头和耳道之间可能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哪怕使用的是婴幼儿专用的棉签。虽然用棉签,确实能够“掏出”一些耳屎,但更多的耳屎却可能被棉签头戳进耳道更深的地方。
(图片来自百家号
科学育儿家庭)03
用棉签给孩子掏耳朵
存在的危害不容小觑
耳道受伤:虽然棉签头上,有一层柔软的棉花包裹,但孩子的耳道外耳道皮肤下就是骨骼,缺少肌肉和脂肪,用棉签时力度稍大就可能令外耳道的皮肤受伤;如果掏得过深,还会刺破鼓膜。
异物进入外耳道:一些棉签产品做工低劣,清理耳屎时,可能会出现棉球掉落在外耳道或杆部断裂刺伤耳部的情况。
堆积细菌或产生耳屎栓塞:因为棉签而进入耳道更深处的耳屎,日积月累会堆积在一起。堆积在耳道深处的耳屎,一方面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堆积在耳道深处,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耳屎栓塞,一定程度上影响听力。
父母用力不当,给耳道造成伤害:人给孩子掏耳朵,不像给自己掏耳朵,知道力度和深度,给孩子掏耳朵要非常小心。假若孩子动了,或者大人的手被推了一下,都可能会给孩子的耳朵造成严重的损伤。
孩子模仿行为,导致耳朵受伤:如果爸妈给孩子掏耳朵的话,难保哪天他自己会试一试。小孩子的动作、力度掌控不好,很可能会戳伤耳朵,甚至穿透鼓膜。
那耳屎究竟要不要清理?别急,赶紧接着往下看吧~??
04
耳屎
对耳朵具有很大保护作用
耳屎,又叫耳垢,学名耵聍(dīngníng),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是人体正常分泌的一种物质。虽然名字听起来脏脏的,耳屎的存在对宝宝耳朵而言好处可是大大的。
清洁:耳屎形成的过程中,会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而产生的脱落细胞等,然后脱落、干燥并从耳道中掉出,相当于自动清洁耳道。
润滑:耳屎含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或烧灼感。
杀菌:耳屎里的溶菌霉,能一定程度上杀死一些细菌,还能制造一个酸性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
防止异物:耳屎可以物理性防护,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同时耳屎中含有的油脂,会散发出特定的味道,能防止小虫子等进入。
过度清理耳屎,会令耳朵失去天然保护屏障,导致细菌易入侵宝宝耳内。而且,频繁地掏耳朵,很容易刺激耳道,破坏耳内环境平衡,令耳内腺体分泌失调,可能引发腺体过度分泌耵聍,反而增加耳道堵塞风险。
05
耳屎
通常不需要人为清除
在耵聍腺分泌出耳屎后,耳道内的皮肤会带着耳屎缓慢地向耳道外移动,并会渐渐变得干燥。在人吃饭、说话的时候,颞下颌关节会活动,带动外耳道活动,能让多余的耳屎自然而然排出。另外,耳屎正常来说只存在于耳道外部1/3,即使很多,通常也会自己掉落出来。
如果,有的孩子产生耳屎的速度显著高于普通人,只有这些孩子才需要定期清除耳屎。但是否耳屎分泌过多,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
06
如果碰到这些情况
医院清理耳屎
如果孩子的耳朵出现以下情况时,千万不要私自动手。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就不是耳屎的问题,可能是耵聍栓塞,或是有炎症了,需要医生专业措施进行诊断治疗:
孩子耳朵不舒服,闷痛,甚至会觉得头疼;
感觉耳内有异物或者声响;
听力明显下降;
耳朵里有黄色或者白色液体流出。
07
关于耳屎
这3方面你还需要知道
?油耳朵、干耳朵,都是正常的
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由耵聍腺分泌的耵聍,也就是耳屎,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耳屎像是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油耳朵湿耳朵没什么不好,跟火气没关系,就是天生的特质。
一般来说,西方人油性多一些,亚洲人干的多一些。
?耳屎多,对听力的影响没有想象得大
耳屎本身的存在不会对孩子产生危害,就算量多而堵住耳道,会令听力有所减弱,但不会完全听不到。打个比方,就像是耳朵里塞了棉花一样,只是声音的传导受影响,但还是听得到的。
?耳屎不同颜色表示耳朵的健康和疾病
柔软+黄色块状物:耳屎是油脂、皮肤新陈代谢脱落下来的“死皮”和外界带来的“脏东西”的共同混合物。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会带着丰富的油脂、水分,是黄色、柔软的。
白色片状物:耳屎形成后,水分逐渐蒸发而形成白色片状,通常在外耳道比较靠外的部位。
黄色+黑色干硬块状物:耳屎里富含油脂,和空气接触后油脂会逐渐氧化,变成黑色,而且它的位置相对比较靠外,有一部分水分被蒸发了,就会变得硬硬的。
黏黏的黄色液体:如果本身油脂分泌旺盛,可能会出现“流油”的症状,是正常的。但如果本来是干耳朵,在掏耳朵之后,出现疼痛并且有“流水”、“流黄色液体”的情况,可能是得了外耳道炎。
黄色夹杂红色血丝:可能是掏耳朵掏破了,导致耳膜破裂或穿孔。
黄色+白色/黑色耳屎,耳朵奇痒:可能是耳道被念珠菌、黑曲菌等真菌感染了。
08
好道具推荐
给宝宝安全地清理耳屎
专利放大镜安心挡板,
放大一倍的关爱呵护,
让宝宝的耳朵远离伤害~
讲在最后,宝宝的小耳朵娇嫩,妈妈们可要千万要管住手,不能再随便地给孩子掏耳朵啦~
「养育男孩」系列文回顾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均归权利人所有,我们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之争议,请权利人及时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你给的每一颗心,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Parents父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