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省预防接种优秀人物和“十佳”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为他/她投票吧!
?点击下面链接进入投票
↓
“预防接种优秀人物”评选
?点击“参与投票”菜单进入投票
↓
今日内容↓
遇?健
提个醒|孩子用棉签挖耳朵戳穿耳鼓膜!
生活圈|60岁后做好8件事助长寿!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感觉耳朵痒,便会用棉签之类的工具挠挠耳朵。这时可要当心了,尤其是孩子,稍不留神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下面是医院一位医生写的手记,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哦~
一根棉签戳穿耳鼓膜
“怎么不好了?”
医生抬头看了一下娃娃,一直哇哇地哭。
妈妈抱着娃娃,有些手忙脚乱。
“耳朵戳出血了。”妈妈答道。
“棉签戳的吗?”
“嗯,前天自己拿棉签挖耳朵,突然哭了起来。今天耳朵就流脓出血了。”妈妈似乎有些惊讶。
“棉签是鼓膜外伤的主要元凶。”医生解释到。
如果给鼓膜外伤的凶手做个排行榜,棉签无疑是冠军,而且是回头看不到亚军的那种。
“鼓膜穿孔了!”电耳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鼓膜部有一个小洞。还好脓血不多,没有遮挡鼓膜,不然还看不到是否穿孔。
“会不会聋掉啊?能不能长起来啊?”妈妈语无伦次,顿时紧张起来……
“鼓膜破了也不会完全聋掉。”医生起身寻找培养管,准备做个细菌培养。
娃娃没有发热等严重感染征象,外耳道也无异物残留,目前不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听力测试也要感染控制以后才好做。
“先口服抗生素和滴耳液局部治疗,如果三天后还有脓液或者期间发热、精神不好的话就过来挂水。”
感染加重静脉用药
三天后,妈妈带着娃娃又过来了。“医生,宝宝耳朵脓液更多了,不过没有发热,胃口还行。”医生检查了一下耳朵,黄色脓液从外耳道口流出来。感染加重了,看来这个细菌还比较顽固。
尽管体温正常,医生还是决定做个血常规测试,评估一下目前宝宝的感染状态。婴幼儿免疫力弱,中耳乳突感染后可以引起颅内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将会非常麻烦。白细胞和CRP均有升高,决定加大头孢的剂量,改为静脉用药。目前没有更换其它种类抗生素的依据,上次做的细菌培养3天后才有结果。医生简单解释了一下病情,嘱咐第二天继续来挂水。
超强细菌感染
第7天一早,家长坐在走廊凳子上,满脸疲惫,更显焦虑。因为孩子病情不见好转,劳心劳力。
“娃娃今天发烧了。”妈妈一坐下就说。“多少度?”医生检查了一下耳朵,流脓的状态并未改善,看来这不是个普通的细菌感染。
“38.7℃。医生,单子出来了。”妈妈把单子和病历一并递给医生。
打开报告单: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意料之中,因为能扛得住头孢6天的绞杀,这个细菌总是有些能耐的。尽管细菌极难对付,但药还是有的,虽然毒副作用比较大。
收入病房,申请万古霉素。MRSA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对青霉素、头孢、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医院药房有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相对便宜,但有着肝肾毒性等副作用。只是这两个药属于特殊使用抗生素,需要专家审批。
三天后,外耳道脓液基本消失,穿孔依旧。“鼓膜穿孔要以后做手术修补了。”病人出院时医生叮嘱妈妈。
宝宝掏耳屎不推荐棉签
常常有家长问,宝宝的耳屎(耵聍)要不要掏?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
耵聍具有多种保护外耳道的特性,比如耵聍可以防止水分(水源性微生物)渗透进入外耳道深部;耵聍可以粘住粉尘、污垢、花粉等,并将其排出外耳道;耵聍不仅能抑制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还含有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起到杀菌作用。
但同时,过多的耵聍又会造成听力下降、外耳道糜烂。临床上,当耵聍影响听力时或者医生需要检查鼓膜时往往会把它取出来。耵聍的取出需要镊子或者钩子,或者软化后用负压吸引,唯独不推荐棉签。
儿童外耳道小,棉签不仅不能将耵聍掏出来,反而会将耵聍越掏越深,不仅增加医生以后的操作难度,更有甚者直接损伤鼓膜。
上述孩子因为棉签不仅接受了特殊抗生素的治疗,后期还要做鼓膜修补。即便将来技术再先进、修补材料再好,鼓膜都回不到原来的样子。而这个意外伤害,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发现耵聍较多时的“做”与“不做”
做可以用湿巾卷起来,慢慢地伸到孩子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轻轻尝试能把耳屎转出来;
用尖端较为圆滑的挖耳勺在耳道浅处轻轻搔刮,切勿太过深入,导致耳道尽头的鼓膜损伤;
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尖头棉棒蘸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发现耳垢较多,又在比较深入的地方时,造成孩子不适或影响听力,医院就诊,用特别的仪器和方法清除耳垢。
不做切记用尖或硬的东西挖耳,以免挖伤耳道;
用干棉棒挖耳也不适宜,因为棉棒的顶端干而大,不但不容易取出耳垢,反而有可能把耳垢愈推愈进;
切勿尝试将耵聍完全清理干净。
综上所述,请宝妈们记牢:正确认识“耳垢”,定期检查耳道,区分“做”与“不做”,医院就医!
60岁后做好8件事助长寿
1中午打个盹儿睡眠减少、失眠会增加患老痴的风险。好睡眠对老人精力恢复、提升记忆力、增强免疫力格外重要。睡眠不好的患者大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很多老人都有睡不好或失眠现象,中午补觉不失为一个“充电”的好方法。
2多做有氧运动老年人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能充分分解人体内的糖分,消耗脂肪、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健身操、打太极拳等。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后也不要突然停下,要留给身体一个缓冲阶段。要选择地面平坦干燥的场地,鞋子要穿具有防滑功能的。如果锻炼中出现心慌、胸闷、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稍作休息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3注意防跌倒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机体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协调能力变差,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同时,由于骨骼强度下降,很多老人都存在骨质疏松问题,跌倒后极易骨折。
4每天1个鸡蛋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若摄入不足,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会受影响。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人的蛋白质吸收率只有年轻时的1/3,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补充蛋白质。鸡蛋的蛋白质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蛋黄中富含的矿物质、维生素、卵磷脂也是老人身体所必须的。建议老年人每天吃一个鸡蛋,蛋白、蛋黄都要吃。胆固醇过高的老人,减半吃。
5每周3次清蒸鱼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虽不是特别高,但与人体氨基酸模式很接近,且相比牛羊肉,鱼肉纤维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适量吃些鱼肉不仅满足身体营养所需,还不会对肠胃造成负担。此外,鱼肉脂肪含量很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却很高,对晒太阳不够的老人来说,吃鱼还能帮助补钙。
6每半年体检一次定期体检有助了解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做到早干预、早治疗。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定期体检可筛查并发症;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进而调整用药。
7急救卡不离身不少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对他们来说,最怕外出时突然发病。如果随身携带一张急救卡,会让施救者快速了解病史并正确用药,让自己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治。
8每年旅游一次很多老人退休后无所事事,闷闷不乐,感觉失去了自身价值。从老人心理角度出发,选择出行、旅游就是与社会再交流的渠道。旅游不仅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还是排解寂寞、疏解情绪的有效方式。此外,旅行途中,还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谈笑风生中能使心情更加舒畅,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建议老人最好选择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出行。
综合:医院、人民网
编辑:季永春
参与答题为家中老人免费领取羊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