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AOM)好发于儿童,在冬春流感盛行的季节多见,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为此,美国儿科学会(AAP)推出儿童AOM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主要为临床医生提供6月-12岁儿童的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和管理建议,包括对AOM做出严格准确的定义、疼痛的管理、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以及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总结。
认识急性中耳炎
美国儿科协会对急性中耳炎最新修订的定义为:突然出现的中耳感染症状,如耳痛,发热等,体征存在中到重度的鼓膜隆起,耳部流液等(医生用耳镜检查才能看到)。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可治疗的疾病之一,75%的孩子在一生中都会患中耳炎,其中25%会反复感染。中耳炎常发生在感冒之后。
患中耳炎的原因
咽鼓管途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也可通过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不正确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游泳、跳水以及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可将致病菌及鼻腔分泌物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置低,如果平卧哺乳,乳汁及胃内容极易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外耳道鼓膜途径
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伤时,外耳道的致病菌可通过穿孔处直接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儿童突然发生耳部疼痛,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孩子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儿童可伴高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事实上,AOM的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连续出现,并没有AOM诊断的金标准。年长儿童的AOM多有急性发作的耳痛史,婴幼儿的耳痛多在牵拉耳朵后出现,并伴随发热、哭闹和睡眠饮食行为改变。
对于存在中、重度鼓膜肿胀或非外耳道炎引起的新发耳漏的儿童,轻度鼓膜肿胀且最近出现的耳痛(48小时内)或鼓膜严重红肿的患儿,临床医生应考虑AOM的诊断。对于耳镜检查无中耳渗出的患儿不应诊断为AOM。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预防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中耳炎,推荐所有儿童按照免疫时间表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许多AOM病例发生在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大约2/3患流感的低龄儿童可能并发AOM。有研究证实,在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节,流感疫苗可以预防30%-55%的AOM发生。同时,至少4-6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减少AOM的发生以及复发。
此外,减少二手烟的暴露被证实能减少婴幼儿AOM的发生,奶瓶和橡胶乳头的使用则会增加AOM的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减少AOM的发生率。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早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明显降低AOM的发生。
山海丹鱼金注射液直肠给药治疗急性中耳炎案例交流:
直肠给药,山海丹鱼金注射液2ml+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或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呋辛,bid,连续治疗7天。(此案例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LieberthalAS,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cuteotitismedia.Pediatrics.Mar;(3):e-99.
来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