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并发病症 > 水中遇险怎么办耳眼鼻的安全你知道吗

水中遇险怎么办耳眼鼻的安全你知道吗

夏日酷热,游泳成为当下人们消暑的不二法宝。但是,游泳这项运动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溺水、皮肤病、红眼病、中耳炎、鼻炎……在享受游泳清凉的同时,如何尽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呢?

悲剧不停上演

何时我们才能“长心”?

5月17日,南湖里发生了一起酒后游泳溺水事件,所幸溺水者被好心人及时救上了岸,身体并无大碍。

7月23日,来自新塍镇的22岁大学生小赵在嘉兴市少体校游泳馆游泳时不慎溺水,经全力抢救,小伙子虽然曾暂时脱离死亡的威胁,但最终还是不幸地离开了。

7月21日下午2点46分,海宁南北大道古水路路口往西米的景观河里有一人溺水,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救,下午4点左右,落水者终于被救上岸,但此时的他早已面色铁青,死亡多时。

7月12日中午12点40分左右,海宁盐官观潮大道边的一条河里,有六七名小伙在游泳,结果一人沉入河底,迟迟不见上来,经过众人搜救,人虽然被打捞上来,但却没有了生命迹象。

水中遇危险

平躺放松更易让自己脱离险境

对游泳者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溺水了。专家强调:一旦发生溺水事件,现场第一时间的急救脑复苏相当重要!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许俊介绍,脑复苏成功,医院救治清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相反,如果大脑缺血缺氧时间过久,那么即使救活了,也很有可能成植物人,也就是说,治愈的可能性非常低。

如果发生溺水事件,应该怎么做呢?许俊表示,现在网上流传有很多的急救措施,例如倒背、掐人中、吐水等,这些控水措施都是错误的,不仅不能及时抢救患者,反而会使患者陷入危险。正确的做法应分为两步:

第一,观察判断。一般溺水后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马上采取急救措施,而是观察溺水者的情况,判断其溺水程度。通常溺水有3种情况:一是人体清醒,有呼吸有脉搏。这说明患者的溺水时间较短,肺里根本无水或者水很少,此时不需要控水,一些不必要的控水动作反而容易造成伤害。二是人体昏迷,但是有呼吸有脉搏。这说明患者溺水时间较短,肺里的水也较少,同样不需要控水。控水反而会造成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导致气道阻塞而窒息。三是人体昏迷,且无呼吸无脉搏。这说明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更不应该控水,而是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不必要的控水动作反而造成心肺复苏延迟,每一秒延误都会损失珍贵的脑细胞。

第二,采取急救措施。在准确判断患者的情况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第一种情况,人体清醒且有呼吸有脉搏时,不需要做过多的急救,只需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陪伴患者并及时医院检查即可。第二种情况,昏迷但有呼吸有脉搏时,应及时拨打,清理患者口鼻内的异物,并且让患者保持侧卧位的姿势。在到来前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第三种情况,昏迷且无呼吸无脉搏时,则需要立即清理口鼻异物准备及时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关键做好三步: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此外,拨打等待救护人员也是一定要做的。

关于溺水的原因,许俊介绍:“主要有抽筋、体力不支和呛水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出现了哪种状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忌乱拍乱打,这样后果会更为严重。保持冷静,在水中平躺放松,才能让自己脱离险境!”

游泳要注意皮肤病

但在水中传染的概率几乎是零

“游泳确实可能会引起皮肤病,一类是真菌感染,另一类是细菌感染。”医院皮肤科主任殷文浩介绍。

真菌,就是我们所说的霉菌,它喜温、喜潮。“游完泳,要是没有擦干,就比较容易感染,特别是大腿内侧和脚。游完泳后还会出现红斑、脱皮、痒,这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大面积感染。”殷文浩介绍,“但是,就算感染了也不要着急,因为治疗很简单,主要涂一些抗真菌药膏、药水,像达克宁之类的就行。”“细菌感染,主要是指小孩子。小孩子因为玩耍破皮后,下水游泳,遇水就会化脓,像这样的情况也要及时消炎。”

殷文浩建议:有皮肤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去游泳,以免加重病情;而健康人游完泳后,一定要清洗干净,保持身体干燥,不给细菌营造舒适的环境。“当然,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皮肤病在水中传染的概率很小,几乎是零。”殷文浩主任补充说。

游泳要警惕急性结膜炎

它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提到游泳,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红眼病。医院眼科主任王毅介绍,红眼病是一种急性结膜炎,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的传染病。

“在游泳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卫生,就很可能会引起结膜炎,结膜炎本身对视力不会有影响,但若其影响到角膜或者引发其他并发症,就会对视力产生不小影响。”王毅介绍,“要是游完泳后感觉眼睛有异物、充血,不宜自行滴眼药水,应当及时就医。要是本身患有红眼病,切忌进游泳池游泳,以防传染给他人,同时避免二次感染。”

王毅也建议游泳爱好者:在游泳的时候可以佩戴护目镜;不要在水中睁眼;不要跳水,因为跳水对眼球的压迫有可能引起视网膜脱落。

耳朵和鼻子在游泳前后

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除了皮肤病、红眼病等,游泳也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司马国旗告诉记者,避免游泳对耳朵造成伤害,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清理耳朵。要注意清理耵聍(俗称耳屎),它们过多留在耳道内,游泳时耳道进水就会导致膨胀,从而诱发炎症。当然,也不宜在清理过耳道后马上游泳,最好是在清理1至2天后再去游泳。

检查是否有鼓膜穿孔的现象。如有鼓膜穿孔现象,在游泳时,水会通过鼓膜孔进入耳内,当游泳池里人较多或者清洁卫生做得不到位,则容易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一般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因此儿童游泳前家长务必要做详细检查。

做好防护工作。为避免出现耳朵进水的情况,可以在外耳道涂一些润滑油,如凡士林等,这样即使耳道进水后也比较容易处理,用棉签擦拭可以很快恢复干燥。

司马国旗还提到,游泳后耳朵进水,人们常用的单脚跳、用电吹风吹干或者用手掌拍等也都是可以的。但是一旦感到耳朵发痒,且较长时间未出现好转,就必须及时就诊。

另外,司马国旗还特别提到了鼻子的安全。“鼻炎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尽量不要去公共泳池游泳。因为他们本身鼻子比较敏感,公共泳池使用的人数较多,且泳池换水时间也较长,相对而言卫生情况不是很好,另外,水温和室温的变化也较大,这些都容易引起鼻炎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鼻塞、鼻痒、流鼻涕等。另一方面,鼻炎患者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也进一步造成了水的污染,给他人带来不便。”

游泳前

你认真做准备活动了吗?

一旦来到泳池前,你会激动地马上下水,还是会认真做准备活动?游泳教练提醒大家:游泳前的认真准备必不可少啊!

“游泳前,必须要做准备运动。准备运动是为了把游泳所需要用到的关节活动开,防止受伤,也为了热身,防止下水后因为温差导致抽筋。”海飞特健身会所游泳部游泳教练阮利佳介绍,“游泳前热身运动有颈部运动、肩关节运动、腰部运动、弓步压腿和手腕脚腕运动等,一般需要5到10分钟。下水前,一定要先用水擦洗面部、胸部、四肢,使身体对水温有所适应,切忌全身是汗就直接下水。”

阮利佳还提醒:自学游泳或者初学者需要自带扶板或救生圈,避免发生危险;不熟水性者以及老人、小孩避免单独行动,以防发生溺水而无人知道。









































白癜风治疗费用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fbz/920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