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许多市民钟爱的夏季清凉消暑运动。然而,作为公共场所,泳池人多杂乱,市民游泳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保障自身安全与健康呢?记者就此医院的多位医生。
游泳是市民钟爱的纳凉消暑项目。薛柏华摄
传染性疾病患者不宜下水很多游泳场都会贴出告示,禁止如患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沙眼、急性结膜炎、肠道传染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进游泳场所。医院急诊科内科主治医师陈伙清告诉记者,除了上述人群,像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也不宜下水,另外,糖尿病患者则应进食后再下水,防止出现低血糖。
“游泳最怕的是脚抽筋,抽筋容易导致溺水。”陈伙清建议,游泳前要做好准备运动,下水前要预热。因为平常不运动,忽然下水,人体运动肌肉运动量过大,容易导致抽筋,而准备运动则能让身体肌肉放松。同时他提醒,游泳时如果遇到抽筋,千万不要慌张,尽量稳住自己,同时高声呼救。对于溺水的施救,救援者要从后面将溺水者揽住,拖上岸。同时,要做好情绪安抚,让溺水者配合救助。
陈伙清告诉记者,对于已经昏迷的溺水者,上岸后要先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呛到。同时,检查呼吸心跳,通过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帮助溺水者心肺复苏。“溺水昏迷者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现场急救千万不能耽搁。此外,要尽快打急救电话,将溺水者送医。”他说。
游泳后滴眼药水保护眼睛游泳后,有些市民会出现眼睛发红、发涩、分泌物多等不适,这其实是感染炎症的表现。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袁洁告诉记者,眼睛特别娇嫩,需要悉心呵护。“
3类人不能去游泳,包括本身有传染性眼病者,如红眼病、沙眼等;做了眼部手术时间不长的患者;长期配戴隐形眼镜、美瞳者。因为隐形眼镜和美瞳对角膜结膜有影响,长医院检查,确定无问题后才能下水。”
袁洁提醒,市民游泳应选择卫生设施条件好、有正规完备的消毒设备场所。游泳时,尽量别用手揉眼睛,因为水中含有具有刺激性的次氯酸钠,揉眼容易损伤结膜粘膜、角膜上皮等。她建议市民最好配戴密封性较好的泳镜,尽量别让眼睛直接接触泳池池水。
“游泳后,要及时清洗全身。眼部可滴眼药水,预防眼疾。万一游泳后出现眼部红肿、流眼泪、怕光、异物感等不适,医院检查、治疗。”袁洁说,有些疾病一两天后就会出现症状,有些则要一两个星期才表现出来,医院就医。“早期炎症比较明显时,市民也可采取冷敷的形式,减轻炎症。切记不能热敷,否则将加重炎症。”她说。
自行掏耳朵易造成损伤感染耳朵进水是游泳常见现象。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小芳告诉记者,耳朵进水容易引发外耳道炎症、疖肿等,导致耳朵疼,甚至引发高烧。因此,游泳时要做好耳朵的保护工作。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遇水会发涨,导致耳道堵塞,听力下降。甚至外耳道感染、中耳炎等。游泳前,如果耳屎多的话,医院清理。但千万不要自己掏耳朵,否则容易损伤耳朵。”李小芳说,耳道内腺体多,皮下组织少,紧贴着鼓膜,耳屎在外侧,会自己外排。如果自行掏耳朵,很容易将耳屎往深处推。如果用力过猛,挖得太深,则会伤害到外耳道、鼓膜。他建议市民平常尽量别自己掏耳朵,如果感觉耳屎太多,医院请医生用专门的工具取出。
有些人游泳喜欢跳水玩刺激。“跳水水深压力大,可能会造成耳膜穿孔。”李小芳说,“耳膜穿孔导致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医院治疗,别再游泳,并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李小芳提醒,游泳后如果耳朵少量进水,可通过侧耳、弹跳等方式让水流出来,千外别用棉签乱掏。如感觉耳朵被堵塞,医院清理。
来源:韶关日报
编辑:ZPHZ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鐧界櫆椋庣殑鏈濂芥不鐤楁柟娉?鐧界櫆椋庡垵鏈熸庝箞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