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也叫耳垢、耳屎,覆盖在外耳道表面,保护其免受水、感染、创伤、异物侵袭等伤害。但当耵聍太多或者存在的位置不对时,会导致耳部不适、听力受损等。
耵聍怎么形成的?
耵聍是由外耳道的外侧1/3(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肤内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与脱落的皮肤组织、皮肤正常菌群的细菌及脱落的毛发混合形成的。耵聍生成后,一般就位于生成部位。
一般不需要挖耳朵取出耵聍!
1、耵聍能保护外耳道;
2、耵聍生成后位于耳道外1/3,不会导致耳部不适;
3、耵聍能通过耳道上皮的清理作用自行排出。
4、挖耳朵可能会导致外耳道损伤,使用棉棒挖耳朵可能会导致把耵聍向内推,通过狭窄部位,在骨膜处聚集,导致耳部不适,狭窄处见下图。
什么时候需要取出耵聍?
当耵聍在耳道内过度聚积(耵聍栓塞),导致症状的时候,需要取出耵聍,无症状的无需取出。症状包括:听力损失,耳痛/痒/胀,头晕,耳鸣等,有时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咳嗽。
如何取出耵聍?
有三种方法:耵聍溶解法、冲洗、手法取出。
以上方法不分优劣,根据操作人员水平和耵聍的不同选取一种或联合使用。
一般说来,耵聍溶解最简单,鼓膜穿孔风险低,溶解失败可试着冲洗,手法取出快捷,对鼓膜的损伤最小,但技术、设备要求高,专业人员可首选。
1、不建议使用棉签取耵聍,可能会导致耵聍更向内,栓塞耳道。
2、不建议使用耳烛疗法,就是将一个空心蜡烛一端点燃,另一端放到耳道内。该法无效,还可能导致耳部烧伤。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在线医生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