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寻找最美警察”系列文章之九
天柱盲警
陈晨
天柱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第二大县,地处黔东湘西结合部,是川渝黔通往广东广西和江浙等地的重要门户,素有“黔东第一关”的美称。天柱县城的东郊,有一天然石柱,几丈高,取名“石柱擎天”,天柱县城由此得名。
十月底我受公安部文联派遣,前去采访二级英模张秀昊。那里的天气很古怪,前一天还风和日丽,慈眉善目,一副好商好量的笑模样,第二天突然就脸一板,又是风又是雨,气温突降十几度,寒气倏倏地往骨子里钻。这种突然袭击因为毫无防备,所以更让人感到阴冷和无措,心里莫名地涌出独在异乡望尽天涯的自怜和委屈。我翻拣着一箱子花花绿绿的薄款秋装,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冲到对面的北京华联超市去买了一套保暖内衣。红色的保暖内衣像奥特曼的铠甲,穿上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有了与寒冷抗衡的底气。胡乱地套上一件厚衬衫当外衣,我像一个冲锋的战士,悲壮地冲进了天柱无边的冷风冷雨之中。
这天,我们约好了去张秀昊的父母家采访。陪我前去采访的指挥中心秦主任因为单位临时有事耽误了,所以我们比原定的时间迟到了半个小时。
张秀昊的父母退休前都是天柱县民族中学的语文老师,住在学校的家属楼。走近家属楼,远远地,就看见张秀昊站在大楼的楼梯口。只见他理着干干净净的短发,穿着一套整洁的警服,脚上的皮鞋擦得很亮。他笔直地站着,像一个哨兵,像一座雕像,像一棵松树,高大而挺拔;像来自某一个仪仗队,庄严而帅气。他的脸微微地上扬,似乎在仰望,又似乎在凝神倾听。一幅宽大的墨镜配在他白净的脸上,给人一种很酷炫的感觉。当然他不是在扮酷,他手执盲杖,是一个盲人,一个盲警。
18年前,时任天柱县公安局凤城刑侦中队长的张秀昊,为保护群众和战友安全舍身排爆,不幸被犯罪分子自制的炸弹炸成重伤。昏迷了三天三夜后,他苏醒了过来,但是双眼却永远失去了光明,左手被炸断,右手也仅残存两个手指。那年,他才26岁。
风很大,雨很密,但他一直笔挺地站着,站了很久。他是在等我,等了半个多小时。即便眼睛盲了,但他仍然不愿意失了礼节;即便身有残疾,他依然保持着体面和尊严。
他迎接我,喊我陈老师,声音异乎寻常地洪亮,那是因为爆炸导致他的双耳耳膜穿孔,他的听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
他和我握手,握我的手只有两根手指,但手掌宽厚而温暖。
家属楼的楼梯设计得很人性化,每一个台阶都宽而缓。不用我们搀扶,张秀昊一边跟我寒暄,一边在前头带路。他的父母家住在四楼,从一楼到四楼,楼梯拐了6个弯,一共48个台阶。这个楼梯张秀昊不知走过多少回,在熟悉的环境里,他走得很自如,抬脚,踩楼梯,拐弯,进门,每一个动作都稳稳当当,跟明眼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张秀昊一家都是侗族,但他父母家里的陈设、生活用品都跟汉族没有什么两样。张妈妈跟我说话时很照顾我的听力,普通话讲得很好。爆炸发生的那天,她正在家里带张秀昊不到周岁的儿子,突然有人来家里,请她上车,医院,她看到儿子血肉模糊的样子,当场就晕倒了。没有几天,她的头发就愁白了。
张秀昊的父亲去年患过一次病,治愈后记忆力严重衰退了。他用很浓重的方言缓缓地告诉我:“我脑子不大好了,很多事情记不住,但是秀昊当年出事后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与母亲的感性不同,张秀昊的父亲强忍悲伤,一心想着要在精神上鼓舞儿子,让他有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感谢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给多少困境中的人带来战胜困难的勇气,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这一次,张爸爸首先想到的还是这本书。他把书找来,一页一页地读给儿子听,以一个语文老师四十年的修为读给他听,以一个父亲全部的爱读给他听,他期盼着他的朗读唤醒所有的神灵,庇佑着他的儿子坚强起来,他幻想着他的朗读延展成无数有力的臂膀,托举起他的儿子挺立起来……在儿子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幅镇定自若的样子,似乎在告诉儿子,有爸在,一切都会没事的。但是,有一天,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想到儿子只剩下两根手指,将来连上厕所都需要别人帮忙,后面几十年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啊,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那一通长哭,如山洪,如海啸,让他积压在心底的悲怆奔泄而出,足足哭了半个小时后,他才擦干眼泪,振作精神,重新走进儿子的病房。
让父亲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张秀昊最终坚强地站了起来,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逐渐适应了残疾生活,并且刻苦自学,熟练掌握了电脑技术,于年重返工作岗位,目前是天柱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唯一的带队民警。年张秀昊被评为二级英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年他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他是英雄,是当代“保尔”,是天柱县公安局乃至贵州省公安厅整个公安队伍的楷模,引领着整支队伍走在时代前列。
西谚有云:“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对一个家庭来说,有英雄的家庭也是不幸的。天下父母,最根本最朴素的愿望还是“唯愿吾儿鲁且愚,无灾无病到公卿。”18年光阴,荏苒而逝;18年风雨,甘苦自知。他的父亲,如今已经80多岁,尽管他的记忆力正在不可逆转地越来越衰退,但他还是清清楚楚地记得儿子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他告诉我:“秀昊在学会电脑前,是不开心的。”
是的,张秀昊当年的不开心是可以想见的。当所有的伤口都渐渐愈合,所有的褒奖和 张秀昊的父亲还是想用保尔?柯察金激励儿子,说,你写吧,你小时候语文基础很好,我相信你可以成为一个作家。要想成为作家,当然首先要解决一个书写的问题。父亲和单位领导把张秀昊带到盲校,但是盲校老师一看,张秀昊左手已截肢,右手只有两根手指,说,学习盲文要靠十指的触觉去摸,他只有两根手指,根本没有学习的条件。
张秀昊不想让父亲太失望,说,盲文学不成,那我就试得自己写吧。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啊?在平面的纸上,完全找不准方位,一写,所有的字都挤到了一堆,根本无法辨认。父亲苦思了几天,找来几张硬纸片,在上面刻上凹痕,让儿子再试试……
试试,再试试。失败了,换一种方式再试试。尽管很多尝试看起来是徒劳的,也没有听说过其他盲人有成功的先例,但张爸爸始终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他心中永远有一个信念,他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把他内心的所思所想自如而流畅地书写出来,他会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作家,一个永不言败的勇士,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
坚强的父亲和坚强的儿子,组成了抗击命运的强大组合,他们始终在寻找从困境中突围的途径,始终在寻找一条光明的出路。
终于,转机出现了。
年,大哥替张秀昊找到了一种可以帮助盲人上网浏览网页、阅读文章的电脑软件。尽管这套软件功能不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但是张秀昊一家看到了希望。年,张秀昊终于通过媒体发现了现在使用的这种盲人专用读屏软件,利用它可以上网浏览、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它来打字,现代电脑及互联网的各种功能盲人都能够借助它使用。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张秀昊为这一新发现激动万分,他又重新能够读书、能够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能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了!
然而,虽是盲人软件,操作起来一样要十指敲击键盘,用自己仅存的右手中指和无法伸直的右手小指能够做到吗?转念及此,张秀昊不禁有些恐惧,他真怕这刚刚找到的一丁点希望也被残酷的现实碾碎。还好,经过详细咨询了解,他终于确定,虽然有些不方便,但他基本上可以操作这套软件。
两天后,张秀昊在家人的帮助下买来了电脑,一个星期后,又收到了那套软件。张秀昊说:“从此,每天除了五六个小时的睡眠和吃饭时间外,我都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我用残缺的半节拇指和食指去配合中指、小指来按键,遇到用残缺手指不能兼顾的时候,就用嘴咬住一支铅笔去按住一个键,再用右手按其他键,也学着用中指一个键一个键地摸索着敲击出一个个字……”
熟练掌握了电脑后,张秀昊用电脑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那篇《儿子,爸爸在听着你长大》。(限于篇幅,关于张秀昊与妻子李兰及儿子张晖桓(小名宇宇)的内容不在“黔行散记”中展开,将在正式的报告文学中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熟练掌握利用电脑读屏软件打字写文章之后,张秀昊萌生了重返工作岗位的念头,特别是听到单位领导有一次无意中说起警力奇缺,更加坚定了他重返警队的决心。看到张秀昊连打三个申请,态度十分恳切,天柱县公安局的领导班子经过郑重商议,最终同意了他的申请。
年11月,张秀昊在失明了9年之后,重返工作岗位。对于张秀昊希望重返工作岗位的意愿,张秀昊的妻子、父母和儿子都非常支持,他们还主动承担了轮流接送张秀昊上下班的任务。看着笑容一天天重新回到张秀昊的脸上,家人也一天天卸下了心中的重负。
如今,张秀昊已连续工作了9个年头,他越做越得心应手,越做越有信心。张秀昊的家人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更为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目标而高兴。
在张秀昊的父母家采访那天,我没有见到他的妻子和儿子。张秀昊说,妻子李兰这几天正在病中,儿子宇宇在上海读大学。
说起宝贝孙子,张秀昊的父亲说,儿子是秀昊的命根子,是他的全部。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是的,宇宇是秀昊的命根子,而秀昊又何尝不是他父亲的命根子呢?
当年张秀昊深陷命运的低谷之时,他的父母、妻子、儿子给了他强大的支撑,如今,他的父母逐渐老迈,他的妻子体弱多病,他的儿子正在成长,张秀昊再一次感到重任在肩,他必须强大起来,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就像他父亲当年一样。
我突然想起当年秀昊爸爸那一场痛哭,就问张秀昊:“爸爸当年担心你无法独自上厕所,现在这个有问题吗?”张秀昊大概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么八卦的问题,大笑,说:“完全没有问题。那是因为我父亲对残疾生活不了解,所以才会担忧。就算那些残疾程度比我严重的人,日常生活也大多能自理。”他开心大笑的样子感染了我,我也忍不住笑了。
秦主任在一旁说:“陈老师,你加一下秀昊白淀疯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