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并发病症 > 夏日炎炎游泳好,各科专家怎么说

夏日炎炎游泳好,各科专家怎么说

随着夏季的到来,游泳无疑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游泳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塑造形体、愉悦身心的作用,而且可以给人在炎炎夏日中带来一丝清凉舒适之感。

只是,夏季的泳池总是如“下饺子”一样人满为患。其实,夏季游泳并非人人适宜,游泳不当也可能会传播或者传染上一些疾病。究竟哪些人不宜进行游泳运动?在游泳后又需要注意预防哪些疾病的发生?记者(卢竹璟)走访了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以及皮肤科的几位专家,听听他们给出了哪些专业意见。

妇产科警惕生殖系统感染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盛少琴表示,从妇产科角度而言,有生殖道急性感染的女性,比如患有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者不适宜进行游泳,因为这些患者如果游泳,不仅会加重自身的疾病,而且她们的阴道分泌物还会污染游泳池水,对他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经期的女性同样不适宜游泳。”盛少琴解释道,处于经期的女性,她们的子宫内膜脱落,血管处于开放状态,病菌容易侵犯人体,而且血液是最好的培养基,非常容易滋生细菌。许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觉得经期已经结束,可是过了一两天,又有一点点经血会流出,其实,此时女性经期并未完全结束,还有很少的经血积聚在子宫、阴道中,如果此时游泳,同样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因此,盛少琴建议,女性至少在经期结束后3天才能参加游泳。

此外,患有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同样不宜游泳,以免传染他人。

对于没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在游泳时也要做好预防措施,以防疾病的发生。

盛少琴告诉记者,女性生殖道的解剖和男性不同,女性的生殖道是开放型的,与外界相通,如果游泳池内的水不清洁,或者一些急性炎症的患者把这些病原体带进了游泳池中,女性在游泳时,病原体可能随着水从外阴道上行到阴道、宫颈、子宫,形成逆行性感染,导致原本并无妇科疾病的女性发生外阴道炎、阴道炎、急性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彻底的治疗,严重的会导致不孕不育。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盛少琴建议,在游泳前,首先要确定自己并非带菌者,这样既不加重自己的病情,也不会将疾病传给他人。当到了游泳馆后,不建议女性在公共的地方落坐,因为女性的生殖道开放型,如果之前有带菌者在此坐过,很可能会受到传染。在游泳过程中,不建议游泳时间过久,因为长时间的游泳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原本一些不致病的菌群会因此成为致病的菌群,危害健康。如果在游泳后,女性的生殖系统出现不适症状,比如瘙痒、红肿、分泌黄绿色或脓性分泌物等,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虽然这些症状可能是一过性的,但是对女性生殖系统却可能造成长期的伤害。

眼科谨防急性结膜炎

医院杭州院区白内障专科主治医师、主任助理常平骏指出,临床发现,每年夏季都是眼表疾病的高发期,与其他时间相比,夏季患者会高出1倍多,尤其以小朋友居多。

常平骏告诉记者,游泳对眼睛产生损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游泳池内为了消毒,会投入漂白粉之类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可能会对游泳者的眼睛产生刺激,使游泳者出现眼睛红、眼睛难受等不是症状,但是由于这些刺激相对比较轻微,因此多数人休息几天就能缓解不适。第二,如果人们前往未消毒的游泳池进行游泳,游泳池中有细菌或者病毒,游泳者可能会感染细菌性结膜炎或者病毒性结膜炎。第三,如果患有结膜眼或者沙眼的患者去游泳池游泳,这些患者就可能作为传染源,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急性结膜炎是游泳后最容易出现的眼科疾病。”常平骏表示,急性结膜炎患者会出现眼睛红、痒、痛、畏光、流泪、分泌大量的黄色的粘滞的或者浆液性的分泌物等症状。由于该病通过接触传播,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患者把疾病带回到生活中,很可能导致学校、工厂、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处出现大范围的发病。

除了急性结膜炎,沙眼也是游泳后可能发生的疾病之一。虽然沙眼多发于卫生条件落后、医疗资源较差的地区,在城市中尤其是年轻人中已经非常少见,但是如果患有沙眼的患者进行游泳,该病同样会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常平骏指出,小朋友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而且小朋友的生活环境具有聚集性的特点,一旦一人感染疾病,周围的家人、同学都会成为易感人群,因而要格外注意。此外,对于一些刚刚进行手术的患者,遇水后容易导致伤口感染,也需要特别重视。

常平骏建议,在游泳前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眼科疾病的发生。在选择游泳地点时,要选择水质好的游泳池,以防水中病菌的侵袭;在选择泳镜时,尽可能选择一些密闭性好的游泳眼镜,防止眼睛与水接触;在游泳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切忌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洗浴用品;在游泳前或者游泳后,可以滴一些如氧氟沙星之类的眼药水,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如果在游泳的过程中被感染了病菌,一定要做好与家人、同学、同事等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工作,防止将疾病扩大化,同时,医院接受治疗,以防病情加重,发展成角膜炎等疾病。

耳鼻喉科当心鼻窦炎发生

医院耳鼻喉科唐旭霞副主任医师认为,患有中耳炎、外耳道炎以及鼻窦炎的患者不宜进行游泳。

普通人的鼓膜是完整的,对泳池水具有屏障作用,但是对于中耳炎的患者而言,因为他们的鼓膜穿孔,泳池水可以越过鼓膜直接进入鼓室,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导致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对于鼻窦炎的患者而言,在游泳的过程中,泳池水会进入鼻腔,他们本身鼻腔内就有感染存在,如果此时游泳,进入鼻腔的泳池水会加重他们的疾病,而他们鼻腔中分泌的带有病菌的分泌物也会通过泳池水传播给他人。

对于外耳道炎的患者而言,泳池水中含有细菌,在游泳的过程中泳池水进入外耳道,就会使病情加重。

“有些人在游泳后会习惯性地去掏耳朵,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一不当心还可能弄巧成拙。”唐旭霞指出,就普通人而言,其外耳道、皮肤、鼓膜等都有防御功能,因此人们在游泳后无需对耳朵进行特意的清洁,只要注意保持耳道的干燥即可。

针对鼻子的保护,唐旭霞表示,鼻腔黏膜本身具有自我清洁功能,但是由于有些游泳池内可能会放入大量的消毒药水,对鼻腔黏膜造成损害,因此如果在游泳后感到鼻腔不适,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生理海水清洗鼻子,从而对鼻腔起到保护作用。

皮肤科谨防真菌感染

医院皮肤科吴黎明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患有水痘、风疹、麻疹、湿疹以及有花斑癣、脚癣、手癣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同样是游泳的禁忌人群。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游泳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病情。此外,还有极少数水过敏的人群,同样不宜进行游泳。

同时,在游泳的过程中,也要谨防三大皮肤病的发生:第一是真菌性皮肤病,尤其以足癣居多;第二是跖疣,这种传染性皮肤病多数是由游泳池附近地上的脚垫伤害脚底引起的;第三类是传染性软疣,这种疾病一般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多发于儿童和青年。

由于游泳池中往往添加了许多消毒药水,长时间游泳会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因此不建议人们在游泳池待过久的时间。

另外,吴黎明建议,在游泳结束之后要彻底洗澡,并且在洗澡之后要将全身擦干,特别是脚趾缝中间。

“不少人到了夏天喜欢到海边或者是露天游泳池进行游泳,针对这些人群,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晒工作,以免紫外线晒伤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吴黎明说。

(文章来源:生活与健康报,转载请注明)









































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fbz/52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