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感觉到眼干眼涩、鼻塞口干,五官里好像只有耳朵最让人省心,一般不会感到不适,每天耳朵都“打开”着,也很少听说谁会耳朵过度疲劳。可是,你以为耳朵就不会累吗?你以为它们除了听声,就只是对漂亮的摆设吗?还有多少关于耳朵的冷知识你不知道?3月3日国际爱耳日到了,赶快脑补一下吧!
爱耳日是怎么来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为什么要选在3月3日“爱耳”呢?世界人民一致认为,两个3叠加在一起,正好象征着人类的一双耳朵。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就今儿吧,咱们一块儿关爱耳朵健康”!
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我们的耳朵,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锤骨、镫骨和砧骨三块小骨相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听神经,这样声音的信息就传到了大脑。
人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它们的存在能让人感受到声音的美妙。
各种莫名其妙的听损成因据医院报告指出,全美约有20%的民众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您可能对于一些造成听损原因是熟悉的,例如年龄增长、长期接触巨大噪音(如长期噪音污染或吵杂的工作环境)、先天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或严重的中耳炎。但下面还有几项造成听损的原因,或许会让你意想不到:
1
糖尿病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NIH)指出,糖尿病患者得到听损疾病的机率是一般人的两倍。而针对工作年龄人口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和听损之间的关联性早在30~40岁之间就显现出来了。
2
抗生素
研究者首次发现抗生素的使用与听损的关联性—治疗肺结核的药物(链霉素),会造成病患听觉与平衡系统不可逆的伤害。
3
肥胖
根据美国波士顿Brigham医院于美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身体质量指数愈高、腰围愈大,听力损失的风险就愈高。过重可能造成微血管压力上升,从而影响血液将氧气输送至细胞—包括耳朵内将声音传至大脑的毛细胞。
4
心血管疾病
许多研究认为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疾病是有关联的,造成原因可能是内耳对于血液流动异常是敏感的。
5
压力
一篇刊登于国际耳鸣期刊的研究指出,压力与突发性耳聋之间具有关联性。由于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生理上的问题,如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而这两者皆会影响通往内耳和大脑听觉区域的血流。
6
高尔夫
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一篇论文指出,薄面的钛合金球杆挥杆时所产生的声音大到足以危害内耳中敏感的毛细胞。这项研究主要是根据一位55岁男子,经过18个月、每周3次,长期且频繁地使用薄面钛合金球杆练习,而造成听力损失的案例。虽然大多噪音性听力损失起因于连续暴露在噪音之下,这项研究指出,大声的脉冲性噪音也会造成听力损失。这项研究发现,球杆与球接触瞬间所产生的巨响是超过安全音量的。
对非职业噪声说“不”非职业噪声指的是社会生活噪声、个人音响设备和燃放烟花爆竹等噪声。噪声对听力、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已成为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位影响健康的因素。
耳机和听力健康当你说“请让一让”,前面的人依然不动如山地堵着路,很可能他是塞着耳机在听音乐;当你问室友要不要一起去吃饭,他一点回应都没有,很可能是戴着耳机在上网;当你看到迎面而来的人在自言自语并滔滔不绝的时候,很可能他是在戴着耳机打电话……耳机的使用逐渐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但长期佩戴耳机会损伤这些神经细胞,让人的听力受损,尤其是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由于外部噪音大,人们会不自觉地调高耳机音量,伤害也就更大。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
如何健康地使用耳机?“60-60”原则是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另外,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此外,高阻抗耳机音质好,音量不用太大,降噪耳机可以过滤外界的噪音,能让人在正常音量下安静地听歌或者休息,保护听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健康用耳常识其实,许多耳科疾病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耳朵保健措施。
一、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难免引起中耳炎复发。
二、戒除勤掏耳朵的习惯人都有耳朵发痒的时候,痒起来时总想一掏为快。顺手拿起黑色小发夹就往耳朵里掏,万一发夹生锈容易造成耳朵发炎。如果有了棉花棒,似乎卫生许多,但在掏耳的过程中如果棉棒没有完全杀菌,还是一样不行的。掏耳不慎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三、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四、远离噪声及持续高强音现场日常生活中,汽车鸣笛声、KTV里的音响声、MP3里的音乐声等过大都会“伤耳”,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影响。
五、远离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如果你现已有感音性的听觉损失,不管这损失是什么造成的,一旦服用了耳毒性药物,那么你更容易遭到听力损失的加重。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六、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七、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八、是否适合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九、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十、定期检测听力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有助听力保护的中药及成药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与肾脏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对治疗耳鸣、耳聋,改善听力有一定效果,特别是一些补肾中药,疗效更加显著,这正应了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
淫羊藿
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风除湿之功。研究发现,本品与其它补肾药物配伍,可治疗肾虚耳鸣、耳聋,并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
茯苓
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研究发现,茯苓保护内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内淋巴液的数量及离子成分,或直接作用于细胞而发挥作用。茯苓有利湿之功,并能促进钠、钾、氯离子的排除,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降低血中及内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耳毒性药物对内耳的损害。
丹参
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细胞有氧代谢及能量供应。
葛根
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之功。药理研究表明,葛根能扩张脑及内耳血管,调节血运,促进细胞代谢,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川芎
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并能透过血脑屏障,改善颅内血液循环,调节耳蜗血流供应,从而改善耳鸣、耳聋诸症。
冬虫夏草
有补肺肾、益精气、止喘嗽、扶虚损之功。临床观察发现,本品能防止药物性肾、耳损伤,且不影响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临床安全应用肾、耳毒性抗生素提供了保障。
补肾益寿胶囊
补肾益气,调节中老年免疫功能趋于正常,延缓机体衰老。用于失眠、耳鸣、腰酸、健忘、倦怠、胸闷气短、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耳聋左慈丸
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耳聋左慈丸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