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与胃,这两个器官一个在头上,一个在腹腔,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胃食管反流也会导致耳聋,你相信吗?
当反流物从胃中悄悄溜出来,沿着食管上行,到达咽部之后仍然在寻找着游走途径,此时一个新的管道为它提供了方向,这就是咽鼓管。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从鼓室口向内、向前、向下直到咽口,鼓室口高出咽口2-2.5厘米,管道两头宽中间窄,形似喇叭(如下图)。
(耳解剖图:外耳道、骨膜、中耳、咽鼓管)
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咽鼓管内有分泌细胞分泌的液体,维持恰当的咽鼓管张力,使之既不完全开放,却又能在适当的机会,如张口、吞咽、打呵欠或咀嚼时偶尔开放一下,以此来调节鼓室内压力,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
(图片源自网络)
这种压力的平衡对我们十分重要。当飞机起飞和下降时,有些人感觉到耳内疼痛、耳鸣或听力下降,甚至鼓膜破裂,就是因为高度快速变化时周围空气压力骤然改变,外耳道的气压与周围大致相同,而鼓室内的压力还来不及调整,耳膜两边就产生了压力差,内外气压失去平衡,从而发生“压耳”现象,使耳膜充血。人耳对飞机降落时的气压差更敏感,所以在飞机降落时症状会更明显。
一切能打开咽鼓管让空气进入的办法都有助于缓解耳朵的疼痛,如吞咽、咀嚼食物、打呵欠。还有一种捏鼻鼓气法:先吸气,然后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缓缓呼气,这样,不能正常呼出的气体就会进入咽鼓管,鼓室内压力增大,从而使内外侧压力恢复平衡。
(图片源自网络:捏鼻鼓气法示意图)
乘坐飞机时,短暂且轻微的压力失衡会使我们很不舒服。而在其他病变过程中,比如咽鼓管闭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闭合都可致鼓室压力降低,外界压力相对增高,从而使鼓膜内陷而影响听力,此时产生的影响就要严重很多了。实际上,任何能让鼻后部产生粘液的症状,都会造成咽鼓管阻塞,如感冒时粘液分泌增多、黏膜肿胀,过敏引起的鼻咽部粘膜充血肿胀,鼻窦炎等。
而胃食管反流时,反流液会通过咽鼓管侵蚀鼓室,引起咽鼓管炎、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当初渗出至中耳的液体变得越来越黏稠,并最终将中耳的听骨包绕起来,这在医学上称为鼓室硬化症。听骨仿佛被套上了紧箍咒,无法行使振动的功能,听力就会逐步下降。如果在中耳渗出的基础上再合并细菌感染,如化脓性中耳炎,就会雪上加霜,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听骨坏死等严重病变。
(图片源自网络:中耳鼓室硬化症)
人体的结构精微而巧妙,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也使得疾病与疾病的联系变得隐秘而复杂。我们虽无法探寻全部秘密,却可以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某些疾病及早诊治,免遭更大的损伤。耳朵是感知美好世界的重要媒介,悠扬的乐音、恋人的私语、婉转的鸟鸣…..
爱护它,只为更好地聆听。
END
?全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特色诊疗中心落户常熟
?白兴华教授出诊情况
?白兴华教授出版的著作
?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科普小视频
专家简介
白兴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在针灸早期历史、针灸对外传播史及针灸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等领域做出了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及专著40余篇(部),其中在英国出版的专著Acupuncture:VisibleHolism(针道自然),提出了新的针灸起源观及中英文新概念“看得见的整体观”,年主编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史卷(上、下)》,首次将针灸对外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特别是对第二阶段大航海时代针灸向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研究。
擅长治疗:
1.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相关性哮喘、反流性咳嗽、贲门失迟缓症等反流性疾病。
2.急慢性胃炎、厌食、呕吐、呃逆、腹痛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3.顽固性面肌痉挛、面瘫、神经性耳鸣及耳聋、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痛经、幻肢痛等疼痛类疾病。
5.慢性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6.急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皮肤性疾病。
7.其他疾病:肥胖症、免疫功能低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症(戒烟、戒烟)。
长按指纹,识别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