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是皮炎、外耳炎、红眼病等疾病的爆发期,这些病情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游泳不当所致。
王世军这几天正为自己的皮肤发愁。随着气温的升高,作为游泳爱好者,王世军除了在游泳馆畅游之外,户外的野湖也成为他游泳的好去处。但没想到,最近他发现皮肤开始长小疙瘩,奇痒难忍。医生告诉王世军,他患上了皮炎。考虑到王世军是游泳达人,医生怀疑他的病很有可能和游泳有关。
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震指出,每年夏季都是皮炎、外耳炎、红眼病等疾病的爆发期,这些病情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游泳不当所致,而这些情况多为市民所忽视。
游泳与皮肤病
随着夏季的临近,游泳开始成为众多市民避暑的最佳选择,经常游泳也能有效的缓解压力。游泳固然可消暑,可某些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王震介绍,游泳后若对身体清洁不足,就可能出现过敏和皮疹症状。“游泳池中有大量的消毒剂、沉淀剂,正常情况下这些化学物质对皮肤是没有刺激的,但当接触时间过长,一些敏感体质的人容易产生反应,从而导致皮肤红肿、发痒、脱皮等。”王震说,如果在露天泳池,还容易患上日光性皮炎,即在日光照射后发生瘙痒性皮疹。由于皮肤暴露被阳光长时间照射,手背和面部会发红、肿胀,甚至发生水疱,一般多发在颈下“V”字区、手背、上肢以及小腿。在此情况下,游泳爱好者在游泳时,使用的毛巾、拖鞋必须专人专用。游泳完之后,要对头发、外阴、腋下等部位进行清洗,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如何避免在游泳过程中患上皮肤病,王震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要选择专业的游泳。其次,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人相对较少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每天下午或晚上去较好,这时人少水质也相对好一些。此外,游泳过程中要注意防晒。如果是在户外的游泳场游泳,应提前做好全身的防晒准备,选择SPF值在30以上的防晒霜,并每隔60分钟涂抹一次,以免紫外线晒伤而引发皮肤病。
与此同时,游泳时应尽量远离疾病传染源。不要共用浴巾、毛巾、拖鞋,以防止交叉感染。自带毛巾、衣物、拖鞋、救生圈等,公用的扶梯、水龙头、躺椅等都应减少接触。泳后应及时冲洗,避免皮肤上滞留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游泳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
虽然游泳确有传染皮肤病的可能,但游泳过程中传染疾病的几率并不是很大,绝大多数皮肤病是不会通过游泳传染的。所以,游泳爱好者也不必过分紧张,只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完全可以放心去享受游泳的乐趣。
“红眼病”与中耳炎
为了爱美,刚学会游泳的何文珍最近游泳都要戴着美瞳。不过,还没等好好的秀够美貌,医院。“我游了两次,居然得了‘红眼病’。医生说,我这是急性结膜炎。”原来,何文珍戴着美瞳下水后,眼睛总觉得不舒服,她就不停地揉搓。受到池水和手部细菌的感染,眼睛就变得发痒、红肿起来。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蔡维介绍说,由于目前游泳池水质标准有所提升,所以因游泳导致的红眼病人数逐渐减少。但也有一些游泳者仍会出现眼睛问题,比如像何文珍这样佩戴隐形眼镜者和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蔡维指出,市民游泳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水质达标的游泳馆,观察水质清澈再入水。游泳前一定要摘掉隐形眼镜,为了防止眼睛被细菌感染,可以滴些眼药水并戴上防护镜。游泳之后要用清水清洗眼睛并滴眼药水,切忌用手去揉眼睛。
游泳还有可能导致耳科疾病的高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国义说,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而游泳后又不及时擦干净,潮湿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若不注意卫生,就容易引发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炎症。一般来说,患者往往会有耳朵疼、发痒或者流水等症状。李国义提醒,游泳前最好戴上游泳帽、耳塞等,也可滴外用药来保护耳朵。如果耳道不小心进水,千万不要用手抠,可以尝试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这样耳道内的积水就会自然流出。如果出现耳痛、耳出血、听力减退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此外,他建议患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人不要下水游泳,否则极易导致中耳炎发作。
游泳是夏季消暑可选的一项运动,但是游泳也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游泳时要积极做好准备,慎防游泳疾病的发生。
白癜风专家白癫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