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游泳嬉戏、洗澡洗头的时候,耳朵很容易会进水。洗发水、沐浴露等化学物质就会随着水进入到我们的耳朵。耳朵进水之后,会出现听力下降、头昏等症状,让人十分不舒服。为了尽快把水排出来,有人就不顾卫生,直接用不洁的工具如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做对于天生娇弱的耳朵来说,很容易损伤耳朵和鼓膜,引发外耳道炎、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然而,夏天一到,游泳池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游泳池里游泳、玩水,甚至只是在水里泡一会儿,都会让人觉得暑气全消。游泳的时候,耳朵不可避免会和泳池里的水来个「亲密接触」,你做好对耳朵的保护了吗?
耳朵进水后紧急处理措施:1.单足跳跃法
将头倾向进水的耳朵的一边,用一只脚作为支撑,单足跳跃,同时用手拉扯耳朵,利用重力作用,使水向下顺势流出。
这个办法简单易做,而且很快见效。
2.活动外耳道法
用手拉扯耳廓,或者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反复张口,使颞颌关节持续活动,就可以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水就可以从外耳道流出。
这个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水屏障稳定性与压力平稳性来达到让水流出的目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大家遇到耳朵进水的问题可以一试。
3.外耳道清理法
将消毒的脱脂棉或者细棉签轻轻地探进耳朵,当棉签碰到水,棉签就可以把水吸走。
提醒各位,在使用棉签时要注意卫生,尽量使用木杆的,避免使用塑料杆的。因为塑料杆比较容易脱落,如果脱离在耳朵里,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4.躺睡法
用平时侧睡的姿势侧躺在床上,然后把头侧向枕头砸去,耳朵里水由于惯性就会外面涌出。
将头砸向枕头的时候要小心并且要注意力度。提醒各位,最好使用松软枕头,这样子头和耳朵受到的损害就会大大减少。
游泳可能会引起哪些耳朵的疾病?■儿童中耳炎
儿童因为身体发育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口腔、鼻腔中的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
所以孩子在游泳时,池水进入鼻腔或口中,如果处理不当,细菌就有可能会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当孩子发生中耳炎时可能会发生这些症状:耳朵痛或头痛、听力下降、耳朵有闷胀感、耳鸣。另外还会有些其它症状: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说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头痛,或者觉得耳朵堵、听不清声音等;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如果炎症导致鼓膜穿孔,可能会出现流脓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游泳时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措施来保护耳朵:1.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2.小朋友游泳时,爸妈要注意监督观察,尽量避免孩子呛水;
3.游泳时戴好泳帽、耳塞、鼻夹等游泳防护用具;
4.不要用挖耳勺、火柴棒,或是牙签套棉花这种自制棉棒去掏耳朵;
5.出水后,如果鼻腔中有水,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挤出水分,可以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缓慢用另一侧鼻孔呼吸,让水流出,不要用力擤鼻,以防水流入鼻窦或者中耳;
6.游泳或洗浴后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
如果感觉游泳后耳朵不舒服,紧急处理措施又没经验和把握的情况下,还是尽快就医比较稳妥。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