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
医院儿科专家龚晶
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专家虞琳
南医大二附院骨科专家黄野
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从安全性来说,揍宝宝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从儿童心理发育来说,“揍”这种行为更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然而当孩子真的“熊”过了头,甚至以身涉险还屡教不改时,揍or不揍?这真是个大难题。
首先,我们要坚持:不主张用暴力对待孩子!无论何时,虐待、伤害、遗弃未成年人甚至残害婴儿,都是违法行为的。这一点点都不值得推荐。
然后,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揍,如果是在忍不住了又要怎么揍,以及除了揍有没有其他方法的问题吧。
这些部位千万别揍
屁股爸爸妈妈们如果一个没控制住要动手,最容易选择的还是宝宝的小屁股。因为屁股“肉多”。但事实上,这其实也不怎么安全。虽然屁股上脂肪相对较厚,但如果肌肉和软组织受损,同样有可能会有皮下出血,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另外,由于小屁股对痛觉相对不那么敏感,有时候反而会导致误判“打重了”,更进一步加大风险。
脑袋大部分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动手去揍的,因为这样太危险了。尤其宝宝一般头大身子小,颈椎又比较脆弱,一不小心就能打出个脑震荡,严重时还会影响智商发育,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面部“打人不打脸”的道理,大部分爸爸妈妈也都能遵守,因为这样不仅伤自尊,运气不好还可能打出个耳膜穿孔,带来听力损伤。
胸背部特别是背,别看它看起来“结实”,可它里面有脊椎!南医大二附院骨科专家黄野就特别提醒过,脊椎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支柱,不仅支撑人体,更内藏重要的神经中枢——脊髓,一旦伤到脊柱,运气不好那就是永久性的瘫痪。
胳膊和腿一个不小心可是能导致骨折的。况且就算没骨折,一旦外力过大伤及关节,也会带来后遗症,影响到宝宝以后的运动和生长。
这个部位勉强可“下手”
手心看来看去,宝宝身上唯一勉强可“下手”的地方,就只有手心了。因为手心神经末梢丰富,对疼痛很敏感,轻轻一拍就够疼了,所以“小惩”即可,不至于带来严重伤害。但即便如此,儿科医生们还是不建议家长随便上手的,毕竟“揍”从来都不是一个好方法。
教育孩子坚持“三原则”
教育孩子,爸爸妈妈们要坚持“三原则”:对小错适度容忍;对危险直接抱开;用“忽视”取代“动手”。
小错适度容忍当宝宝所犯的错误,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过错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只要很“淡定”的正面引导就好。比如宝宝玩水玩得遍地都是,妈妈就可以拿出抹布,和宝宝一起玩“擦地板”游戏,让孩子学习如何收拾;然后再带着宝宝一起玩,正确示范如何不把水弄出来。这样,就可能把错误变成好事。
对危险直接抱开至于真正的危险,比如玩火、摸电门这样的行为,爸爸妈妈不要絮絮叨叨,这样会让宝宝不当回事;更不要大发雷霆,因为这反而会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的反应很有趣,所以变本加厉。最好的方法是将宝宝抱走,带离危险环境,然后直视宝宝、态度严肃地说“不可以”,这会比大声怒斥更有效。
用“忽视”取代“动手”对宝宝来说,适当的惩罚是需要的,但重点是选择惩罚的方式。比如“揍”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对于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只要冷淡一点、忽视他一会儿,他就已经受到惩罚了。“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爸爸妈妈只要让宝宝坐在椅子上,不许随意离开、行动,然后期间家中所有人都不与他交谈、玩耍,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因为犯错所以没人理睬。这样只要几分钟,就足够让宝宝感受到压力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惩罚结束后,一定还要告诉宝宝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惩罚,让他理解错误在哪里。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宝宝认识错误,而不是为罚而罚。
通讯员徐晓蓉何松明
中药治白癜风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