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拖拉,男孩被爸爸扇得耳鼓膜穿孔!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父母的坏情绪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网上看到一篇报道:一名10岁小男孩,晚上做作业时磨磨蹭蹭,他爸爸先是喊了几次,儿子嘴里应着,一会儿又恢复了原样。爸爸的火气一下上来,“本想吓唬吓唬,手甩过去,没想到,儿子头正巧突然一下晃向左侧,加重撞击力。”“啪”地一声,孩子一脸惊吓,说瞬间左耳轰鸣……第二天,爸爸妈妈带孩子就诊,所幸伤病较轻,没造成严重后果,只是孩子左耳鼓膜穿孔,听力减退,需观察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孩子随着病愈,曾经发生的也就过去了,但有的人即使成年了,还会对小时候某次‘不幸’难以忘却,耿耿于怀。”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情绪,一时的失控,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长时间的痛苦。孩子学习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我也曾见过一个妈妈大发脾气,训斥八九岁的女儿不听话,小女孩赶快放弃了自己的要求,请求妈妈不生气了,可母亲抽抽泣泣越发伤心,大声数落小女孩以前的种种不是。可怜的孩子不敢一言,自己也哭了,可一见母亲停止了抽泣,赶快跑过去给母亲擦眼泪,递开水,母亲的怒火才渐渐平息下来。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为我们的不良情绪买单,这会让孩子内心紧张和恐惧,会在很深程度上压制孩子向上的生命力。而另一个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一天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她一遍遍提醒,孩子还在不停挑战她的底线,她感觉自己心跳加速,脸颊发热,她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她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需要暂停。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去待一会儿,我会在那里慢慢冷静下来,然后再跟你好好说话,我一会儿就回来。情绪往往是瞬间急剧攀升,并在短时间内到达一个顶点。只要捱过了这个顶点,高涨的情绪就会开始回落。所以,当她察觉到到达这个顶点的时候,告诉自己,先等一下。她走到一个角落,做一次深呼吸,想一想:刚刚发生了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轻声地把她的需要说给自己听:我需要孩子管理好自己写作业的时间……”然后她发现,她的怒火消失了,她焕然一新。当她再次回到孩子身边时,她发现她能平静地面对孩子的问题了。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却千差万别。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想控制情绪就立刻控制得住。有人觉得,控制情绪是在压抑自己,需要把它爆发出来,心里才痛快。但几乎每一个发过脾气的人最后都会后悔,希望发脾气的那几分钟没有发生就好了。无论你是愤怒,还是紧张、激动、羞愧……永远不要在最冲动的时候作出任何行为,先停下一切行动,在大脑里默数十下再说。大多数情况下,10秒后,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并且,你通常会对刚才的状态感到震惊,会很庆幸约束住了自己。面对自己强烈的情绪,不要隐忍,也不要爆发,而是清楚而具体地表达你的需求。懂得自己才是情绪的源头,明白情绪的爆发源于需求没被满足,清楚怎样具体地表达需求。这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没有纠结,也无须猜测,不用大动肝火,也不会大伤元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家人还是朋友还是陌生人,请一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