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天天长大的熊孩子,你是否也会偶尔冒出“真想要打一顿”的念头?即使我们都知道打孩子对孩子从身到心都有许多负面影响,即使我们不时提醒自己要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即使我们明知打完自己也会懊恼后悔。没关系,有就悄悄承认吧。坦白说,我已经有了不止一次了,甚至完成了…对“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响应如今提上日程,今天我斗胆分享了自己几个日日夜夜的思考,总结出的几个方法,希望能对诸位有所帮助。一、警钟长鸣的方法体罚儿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1~2],相信我们读者的理论知识已经非常充足,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打孩子不好”这个念头在我们急不可耐的时候,恐怕没有办法先跳出来制止我们的一巴掌。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认识,加深理解,我建议大家平时刷手机时,多收集以下这类新闻:在辅导孩子的作业时,爸爸生气扇了孩子的耳光,导致孩子鼓膜穿孔;6岁男孩被亲妈用两脚踢死,只是因为孩子‘不洗澡就睡觉了’;8岁的孩子算错题,被老师打死险;儿童玩游戏暴打儿童,警方依法将其带走;在江苏南通,母亲暴力强迫女儿学习被取消监护权;上海一家长辅导作业要打小孩,捶墙导致手骨折;不写作业,家长气愤吼娃,造成心梗;为何说这样的新闻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试问:如果你是骨折或者心梗住院了,有没有人帮你接孩子上下学?谁都可以陪孩子们上课外课?有没有人像你这样照顾孩子呢?这个回答很容易出错?说得好好的,来,唱一首“莫生气”。二、成本核算法费用核算,就是在打孩子之前,想想打孩子的风险和好处。如果你对下面的表格有建议和补充,请在研讨会区域留言指出。就这样,开始吧。打小孩之后怎么办?推荐您将表格保存为手机屏幕,每天进入熊孩子面前,仔细看1-3次。假如核算完成本,仍然觉得“打完就获得片刻爽感”这一收益,对自己来说很重要,这边建议你翻回第一部分“警钟长鸣”的相关内容。朋友,下一次脑中再冒出打孩子的冲动时,记得用这三步法做个心灵“马杀鸡”:1.如果不加以控制,把孩子打坏了可不是件好事。2.玩也没有什麽用,还是不打收益较高,保持优雅。3.把这种事情放在1年后,3年后,10年之后,会有大的改变吗?没有?就不要再打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请让世界充满爱和安宁!最后感谢观看!这里是教育星辰心语,欢迎在评论区展开深度讨论!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