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诊断 > 鼓膜穿孔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及预防

鼓膜穿孔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及预防

鼓膜穿孔

并发症

中耳感染(中耳炎)

穿孔的鼓膜加大了细菌进入耳道的机会。如果穿孔鼓膜长期不能愈合或未修复,炎症侵犯中耳,造成持续性感染,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中耳囊肿(胆脂瘤)

胆脂瘤有脱落的皮肤细胞和其他碎屑组成。鼓膜穿孔后,脱落的皮肤碎屑可进入中耳并形成囊肿。胆脂瘤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并含有损害中耳骨骼的蛋白质。胆脂瘤形成,会造成中耳病变。大部分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若清理不当可能会造成面瘫。

日常

小的鼓膜穿孔如无感染通常会在数周内自行愈合,但在某些情况下,愈合需要数月。在鼓膜愈合之前,需保持耳朵清洁干燥,不得擅自往耳道内滴用任何药水。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

严禁用发夹、火柴等锐器挖耳。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要细心、适度,避免伤及鼓膜。

洗澡时,可以带浴帽、耳套,避免耳内进水。

避免感冒。因为咳嗽、打喷嚏、擤鼻涕时产生的压力可能进一步损伤耳膜。

保持耳道清洁,可以每天用酒精棉球擦试外耳道。

千万不要擅自往耳道内滴用任何药水,如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鼓膜完全修复之前不要去游泳,也尽量避免淋雨。

遇到爆破情况,如炸山、打炮、放鞭炮等,提前用手指堵住耳朵,如戴防护耳塞效果更佳。

家属

患者因鼓膜穿孔可造成听力减退,常常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家属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干预。

日常病情监测

外伤性穿孔2周后应及时复诊,确定穿孔有没有愈合。病程中如耳部出现其医院随诊。

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不要让耳朵进水。

不要擅自使用耳道滴液。

注意预防感冒。

预防

及时治疗中耳感染

当出现中耳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耳痛、发烧,鼻塞和听力减退,应及时就诊治疗,防止发展成鼓膜穿孔。

避免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

不少人有挖耳的习惯,不仅自己挖,还给别人挖,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日常尽量避免用棉签、火柴、发夹等尖锐物品挖耳。若耳内有硬化的耵聍(即俗称的耳屎),应到耳鼻喉科门诊,请专业医师操作将耵聍取出。

避免噪音过大

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爆破等工作的时候,应佩戴防护耳塞;日常娱乐活动中,也应避免巨大噪音,远离音响设备,保护耳朵面收到不必要的伤害。

飞行期间注意进行自我保护

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期间,可进行一些特殊的动作来减少对鼓膜的冲击,如:张嘴、做吞咽动作或者捏住鼻子的同时闭上嘴巴吹气。如果可能,严重感冒时应尽量避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d/1133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