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麻
脊麻或腰椎穿刺通常会产生临床或亚临床的听力损害,而且这类患者基本上都是发生低频听力损害,这与穿刺针的粗细和针尖的设计有关,直径粗、切割型的穿刺针,患者术后发生听力损害的几率比较高。其次,脊麻后听力损害的发生跟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发现40岁左右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听力损害。最后,脊麻后产生的听力损害与穿刺后所产生的脑脊液漏有关,这也是脊麻后头痛的原因。脑脊液漏导致脑脊液的压力降低,并很快经蜗水管传递到内耳外淋巴,但是内淋巴压力改变的速度要比外淋巴慢的多,外淋巴和内淋巴的压力平衡被打破,结果导致Reissuers膜和基底膜扭曲,毛细胞位置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听力损害的发生。■全麻
非体外循环下全麻后听力损害的发生很少见,具体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中耳压力改变、听觉器官血管病理变化、脑脊液压力改变、栓塞和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其中,过度或突然的中耳压力改变会使鼓膜穿孔,产生明显的听力损害。比如氧化亚氮(笑气)麻醉时,可以产生中耳压力波动,在氧化亚氮的摄取和消除期,鼓膜会向内或向外移位甚至穿孔,从而破坏中耳传导结构的重建,而这主要与氧化亚氮吸入浓度过高或其改变速率过快有关。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全麻后发生听力损害的另一原因,通过光化学损伤大鼠内耳循环的内皮细胞建立动物模型,发现当大鼠内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其动作电位很快消失,同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使内耳毛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而导致听力损害。■体外循环
相比于一般的全麻,体外循环的听力损害的发生率比较高,而这主要与全麻和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体外循环后血栓的生成。体外循环时,大量微血栓形成,微血栓经基底动脉到达内耳动脉分支,内耳的血供来源于终末动脉,并且无侧支循环供血。因此,当终末动脉发生栓塞时,容易发生缺血,导致听力损害。尽管目前体外循环技术正在不断改进,但体外循环后听力损害仍然常有报道。而且,这类患者的预后一般比较差,患者的听力能部分恢复,但是很难完全恢复。■其他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等都有导致听力损害的报道,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交感神经阻滞,局部交感神经阻滞使咽鼓管和中耳的黏膜发生血管扩张和膨胀,导致中耳到内耳的声传导受阻,间接影响了耳蜗的螺旋器,从而引起听力障碍。最后,除了上述的各种因素外,麻醉期间的听力损害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也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比如骨科手术中各种仪器的巨大噪音、手术造成的外耳损伤、梗阻以至声音的传导异常,以及手术后在ICU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都会发生听力损害。是否需要处理?麻醉后听力损害的患者大部分可以在数日内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也有患者术后听力损害持续数月不能恢复。所以,有学者建议,我们不能只靠等待患者的听力自行恢复,而是应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类固醇激素等。此外,也有通过输注硬膜外血液补丁和右旋糖酐40的方法治疗麻醉后听力损害患者的报道,而且效果良好。参考文献:[1]何靖.臂丛神经阻滞诱发短暂听力障碍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33(11):.[2]文先杰,方志源,曾因明.麻醉与听力损害[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9(1):26-28.[3]周龙,李元涛,姚尚龙.腰麻与听力损害[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9(1):33-36.[4]周龙,王立林,李元涛,等.右侧颈丛神经阻滞诱发同侧一过性听力障碍1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29(5):.[5]何靖.剖宫产术后一过性听力下降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32(8):-.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往期精彩回顾▼术后疼痛管理:6模块和33章节医院麻醉部首届病例大赛初赛成功举办应用丙泊酚期间,小心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