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温江医声》栏目
和你聊聊关于耳朵的那些事儿
王荣坤王荣坤,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科主任。成都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委员,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字统计,到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我国每年新增聋儿约3万,近两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听力障碍者约占30%,也就是大约万。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除了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对防止耳聋发生、控制耳聋数量有积极意义。01引起耳聋的危险因素听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耳聋。
引起耳聋的危险因素
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
遗传:由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可导致听力障碍,多为感音神经性聋。
环境因素:
1、疾病感染,如脑膜炎、麻疹和、中耳炎、肿瘤高、血压等。
2、外伤,头部受伤,特别是颅骨骨折,使耳朵面临听力损失的严重风险。
3、空气压力突变,比如潜水,或在飞机起升、降落时,可能会导致内耳液体移动,偶发泄漏或破裂时,则会导致内耳神经受损。
4、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耳蜗中细胞慢慢磨损,这种声波信号的中转站一旦受损,则会导致听力的丧失。
5、噪音,长期暴露在噪音中,比如职业噪音,车间、木工等的常规声音;或短时间的噪音,如枪声等,都可能会诱发耳朵内部受损。
6、精神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可能会诱发耳聋。
02耳聋基因筛查耳聋基因筛查是从遗传基因角度尽早发现耳聋、尽早干预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耳聋基因筛查在耳聋的早期诊断干预上发挥重要作用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损失的危害波及全人群。它不但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青、中年的学习、
就业、婚育、生活和社会融合,也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成为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
听力筛查人群
(1)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的孩子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听力正常。受认知等因素影响,儿童发生听力下降后不能主动告知家长,常导致病情延误。
建议8岁以下的儿童常规至少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发现可疑听力下降时更应及时就诊。
(2)老年人:老年性聋的危害不止于听力下降、影响沟通和交流,听力下降还是老年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性聋原因复杂,建议早发现,早干预,必要时及时适配助听器等辅听设备。
60岁以上老年人,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测(通过医疗机构,或听力测试软件自我听力监测)。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应在筛查的同时重视治疗基础疾病。
03这些习惯让耳朵很受伤(1)挖耳:俗话说:“耳不挖不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损伤,严重的会伤及中耳和内耳,致使耳聋。
(2)异物塞入耳道:家长应教育儿童勿将诸如豆类、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飞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再取出。
(3)擤鼻涕,捏紧双鼻用力猛擤: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4)滥用药物:在用药之前要注意有无耳毒性。
(5)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冲洗或用滴耳剂:正确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来细菌侵入。
(6)跳水姿势不正确:导致气压变化,引起鼓膜穿孔。
(7)婴幼儿喝奶时:其头位过低,或在其哭闹时喂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感染。
(8)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9)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10)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过度焦虑劳累,心情不好,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04如何预防听力损伤一、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上要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以及各种药物;
二、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耳聋的病因,要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耳聋的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应合理用药,避免累及听功能。其次,对于引起耳聋的常见耳部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突发性耳聋,要积极治疗,避免引起听力障碍;
三、避免噪声,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当中,长期佩戴耳机等造成噪音性耳聋的易感因素。此外,对于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职业保护和定期复测个体的听力;四,慢性疾病的治疗,比如对于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
儿童期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青少年期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医院就诊。
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打开下面的视频,戴上耳机
测试一下你的听力多少岁
(视频来源:科普中国)视频测试2:10开始,到2:54其它地方可以直接跳过不看音量、设备、视频画质都对测试结果有影响想要更准确测试可以去找原始视频开最高画质你是从哪里开始听到声音的呢?关爱听力健康,做好耳聋基因筛查重视听力残疾预防,关爱生命健康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从你我做起!编辑:王晓春
审核:佘悦
▼往期精彩回顾▼重要提醒!一电影院63人紧急送医!原因竟然是它?怎么避免?注意!节后返岗,这些你都需要知道!图说|新冠病毒溯源有哪些最新研究发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