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预防措施 > 健康知识什么情况下我需要佩戴助听器

健康知识什么情况下我需要佩戴助听器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重视对耳朵的保护而导致了听力下降等耳疾,听力下降一般需要佩戴助听器。

一、听力损失自我判断

多数情况下,听力减退是缓慢的,初期往往并无明显感觉。通过以下几点,您可以简单自我判断:

与别人交谈时,经常要求别人重复;

在噪音环境下听不清别人的谈话;

别人总埋怨自己讲话过于大声;

电视的音量总是调得很大,等等。

此时,您应尽快与医生联系,以确诊并制定听力解决方案。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佩戴助听器

有人这样认为:现在还不算太聋,等聋的严重、甚至听不到了再配。

持这种观点的并非个别,也许您就是其中一位。但这是极其错误的!要知道,听神经的退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人体一样,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需要锻炼。特别是老年人,听力衰退往往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久而久之,导致大脑功能减退,听神经对声音的分辨功能也受影响,此时,即便听到声音也辨别不清。

因此,对于听力减退者来说,尽早佩戴助听器,保持对声音的敏感性,特别是对言语的理解及分辨能力,才是科学、明智的选择,(至于要配什么档次、款式等,要根据听力检测结果、听力损失的类型、程度、个人需求、经济状况而定);反之,若等听力发展到严重时才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助听器的佩戴效果和听力康复的速度,再好的助听器也难发挥其最佳作用。

助听器适用人群

助听器适用人群包括:先天性、老年性以及药物性、外伤性、疾病性、噪音所致等的神经性、传导性、混合性各类耳聋、耳背、耳鸣患者(不限年龄)。

三、歧视误区:佩戴助听器会影响我的外观被人歧视?

大多数人对助听器的排斥心理是担心其外观受影响,担心被人歧视。其实助听器与眼镜一样是为了服务更多需要用它们来改善生活质量的人们,而今天的数字科技已经使助听器变得小巧而功能强大。深耳道式助听器从外观上不但非常的隐蔽,可以放置在耳道的深处,而且还能轻易藏于发间,因此无须担心美观受影响。

生活中如何预防耳聋保护听力

一、影响听力损失因素

耳聋家族史:母亲怀孕时患流感/麻疹/风疹/伤寒/梅毒;本人曾患腮腺炎/中耳炎/脑膜炎;噪音环境;曾用过量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耳毒性化学品(如铅,砷,汞)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耳聋保护听力

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预防中耳炎;尽量避免过量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耳毒性化学品(如铅,砷,汞)警惕突发性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如果听力损失已成事实要及早选配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做到: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

3.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或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要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

4.远离噪音:听收音机或耳麦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高。

5.经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背,捏耳垂。

6.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三、听力损失治疗手段

突发性听力下降——尽快在3天之内求医问药,若错过最佳治疗期(大多数为3—7天,个别最多延长至1个月),如对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则应进行听力补偿,选配助听器。

非突发性听力下降——都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

进行听力补偿效果传导性耳聋效果最好,混合性耳聋次之,感音神经性耳聋越早越好。

听力补偿不宜拖延

人类要维持肢体的功能就要经常锻炼,神经要维持它的功能就要经常接受信号的刺激。对听觉神经来说,声音由外耳传入中耳刺激内耳,内耳将声波转化为神经电信号,沿听神经传递至大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能高效完成这一过程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锻炼。有听力损失的人士,即使只是轻度,也会因刺激音量相对不足,导致内耳转化功能慢慢减弱,久而久之,导致大脑听觉功能废用性减退,严重影响大脑对声音的分辨功能,此时即使听到神经对声音的敏感性,维护大脑对语言的分辨及理解能力很重要!如果等到听力损失严重时才进行听力补偿,就会影响听力康复的效果和速度。

听力康复专线:--

医院门诊三楼助听器验配中心









































刘云涛
重庆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yfcs/806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