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外伤引发耳聋的表现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所致者多为全聋;此外,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所致的中毒引发耳聋;常见的中耳发炎、膜迷路积水、耳硬化、听觉外伤、颞骨骨折、听神经瘤、耳垢过剩等,年龄增大、噪音也会引起耳聋。
分泌性中耳炎
当中耳的引流通道——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
治疗:去除其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使用抗炎、抗过敏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鼓膜穿刺抽液或进行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是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合并胆脂瘤者,可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
预防:尽量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减少急性发作;应尽早接受手术,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力,防治并发症。
突发性耳聋
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多在3日内听力急剧下降。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迷路水肿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在睡醒后发现单侧明显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症状。
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因于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又称慢性损伤性声损伤。噪音引起的耳聋通常最先影响高频,以Hz左右的听阈受损最早、最明显,然后逐渐波及中低频。在生活中也应注意防止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少用耳塞收看电视、广播、音乐、听Mp3每天不超过60分钟,音量控制在60%以内为宜。少去高噪声环境的娱乐场所。
预防:
(1)保持外耳清洁,防止外耳损伤,切忌用火柴棍、牙签、发夹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局部肿胀导致听力下降;
(2)游泳爱好者,下水之前可用浸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或带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引起感染;
(3)感冒时,通常伴鼻子不通气,流鼻涕,这时切忌用力过大将鼻腔内的鼻涕经与中耳相通的咽鼓管进入耳,引起中耳炎。应滴用麻黄素类滴鼻药,使鼻粘膜消肿、通气,易于排去分泌物。擤鼻时要按住一个鼻孔轻轻擤出。或者回抽鼻涕吐出。
(4)如已患有急性中耳炎,医院进行彻底治疗,延误治疗将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严重会损害听力。
(5)若其他原因如外伤、爆破声损伤致鼓膜穿孔,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愈鼓膜穿孔,防止形成慢性中耳炎,进一步损害听力。鼓膜穿孔未愈者严禁游泳,防水入耳,慎挖耳朵。
点滴型白癜风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