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介绍,
去年他的妻子陈女士因舌头疼痛,
医院都未检查出问题。
去年3月29日,陈女士看到淇滨区淇河路与国道交叉口附近有一家招牌上写着“专利”的店铺,于是她进门询问是否能医治她的舌头。“店里一个姓师的男子说我的舌头能治,他从沙发下面拿出一瓶药粉,然后用药粉和水让我喝下,还用棉球塞住了我的左耳。我问他为啥要在耳朵里塞棉球,他说是为了不让药效流失。”陈女士说,
大约5分钟后她感到耳朵疼痛难忍,
师姓男子才同意把棉球取出,
他用镊子尝试多次才取出棉球,
这时陈女士的耳朵里已经开始流血。
“当时他说我的耳朵里
只是破了点儿皮,没事。”
陈女士随后在该店花元购买了5天剂量的药粉。
“”我喝了药粉后,第二天就开始拉肚子。我去找那个姓师的人,把剩下的药粉退了。我跟他说耳朵还是不舒服,他说没事。”陈女士不放心,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是鼓膜穿孔,给她开了药并让她一周后复查。
“一个星期后我去复查,医生说我的鼓膜还没有恢复。”陈女士说,因为她是在那家名为“专利”的店治疗后耳朵才出事的,她便到该店讨要说法,对方却一直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陈女士向淇滨区卫计委反映情况后,该店才派人陪着她前往郑州看病。
郑州的专家表示,先观察一年左右,如果陈女士的鼓膜没有自愈,就要做手术。
今年4月23日,
“专利”的人再次陪陈女士前往郑州就诊,
医院说陈女士需要进行手术,
手术费需要4万元到6万元。
刘先生说,6月8日,
“专利”的负责人主动联系他
表示愿意赔偿6万元,
但这笔钱至今没有兑现。
“专利”负责人:曾用棉签为陈女士清理耳朵8月8日,记者来到这家名为“专利”的店采访,但该店没有开门。
记者根据该店招牌上留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一名姓李的女士,对方称,去年3月份陈女士确实来过该店。
“那天我们给她用棉签清理完耳朵,她就走了。过了3个月,她找来说,我们给她‘治’成了鼓膜穿孔,要求赔偿。”李女士说,今年6月份,她表示愿意给陈女士1万元作为精神补偿,可陈女士要6万元,她承担不起。
淇滨区卫计委:未发现“专利”有行医行为淇滨区卫计委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刘先生向他们反映问题后,他们多次到“专利”调查取证,均未发现该店有医疗器械及行医行为,不能认定其开展非法诊疗活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淇滨区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专利”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已依法对该店进行了处罚。
律师:搜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就上述问题,河南鹤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直艳军表示,陈女士首先要搜集曾在该店接受治疗的证据,包括物证、人证以及